温塘行
温塘行
朝回望,已惊起一滩鸥鹭。游船弃于静影澄碧的水库边,这是金色秋天的一个中午。我们一行10余人缘片石路朝上走,山顶已巍巍耸立起几座农舍,玄瓦粉墙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从绿色中泄露出来的还有狗咬鸡叫与袅娉直上的炊烟。
大娘指挥孙女借开水
是走进东晋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吗?桃花源里可耕田。但这里满眼满胸满山满坡是片石码放的世界,是片石空前绝后的一次世纪大排场?还是我与它们前世今生的约会?
这些生活在山坡上的人们,即三面环水的永红村的人们,他们的家园在几十年前就早已成为鱼儿的家园了,家园只是一个水淋淋的梦。他们不愿意背井离乡,也不愿意拖累政府,主动往山上后靠,承袭先祖的聪明与勤劳,建起由一页页片石砌起的田土、道路、房屋……在永红村这个临水的坡上,他们披荆斩棘,将片石拾辍起来砌坎,将整座荒山修整成梯土,梯土有的长约米,有的宽约1米,缠绕在山上,从水库边一直向山顶码去。从远处看,整座山宛如一条长满黑鳞的苍龙盘踞于此。
终于进了一位大娘的家,大娘热情地邀我们进小洋楼,笑脸盈盈,倒茶水端熟花生,问客从何来。当我们毫不客气地将水和熟花生消灭后,她又忙不迭地一边端出大盘生花生,一边指挥孙女快去邻居家借开水。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大娘家的披厦是由片石砌成的,包括房顶上瓦和6米高的墙,石瓦宽者超过1平方米,窄者只有手掌大。这居然有一种时尚和古朴的统一美。当我们要走时,她还满怀希望追了老远,要留我们吃一顿中饭。
绿黑色的页岩,又名为片石,由黏土物质沉淀后经高压和高温形成,光滑如书,轻敲有音乐美。“用片石砌田土、道路、房屋的村,除永红村外,至少还有车田、永溪、劳卫、茶山、王家村等8个村。”向导温塘镇的康小平说。
片石中有梅山蛮的影子
对于一个储存1亿吨煤、1亿立方水资源的温塘镇(今天仍是新化主产煤区),一二百年前煤炭就大量运往锡矿山炼锑。这里的先民为什么不用煤和柴来烧砖瓦建房子呢?少用砖瓦而采用大量片石,有诸多好处:一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三废”的排放;二是把片石取出来,可以造更多的田土;三是减少制砖对水、土的消耗。这种最原始最朴实的环保意识,与今天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事例。
华国锋时代,新化开展“今冬明春,大干农田基本建设”。在王家村樊家岭上,彩旗猎猎北风烈。“多名村民(一说有多名)在村支书王鼎之的带领下,开山修田,码石为坎,现场热火朝天,推、挑、抬、挖一个冬季终于修出一坵50亩的大田。”曾参加过竣工典礼的康主席回忆说。
大田四周全用片石砌起,堡坎高者有2丈。我们站在大田的中央,只见城堡似的四周浩浩荡荡,洋洋洒洒,又如码放一册册记载历史的典籍,从此我们可走入历史,寻找到我们祖先梅山蛮的身影。宋熙宁五年()新化建县,苏门四学之一的晁补之来到梅山后,目睹梅山蛮独特的衣食住行,感触良多,在《开梅山》中写道:“南山石室大如屋。”南方梅山蛮人用石头建起的住室,比我们的屋还要大啊!武安军节度使推官吴居厚称:“板屋依岩不计时。”他说板屋依靠着石块修建起来,梅山人自己也不记得生活了多少代了。今天人们用片石砌田土、道路、房屋,是祖先梅山蛮民族生活文化的部分记忆及内涵的延伸。
现代文明已使温塘人走上富足光明之道,这是时代的福祉,但他们仍然坚信和坚持祖先的环保意识,朝前走,并且继续使用石片。在王家村漂亮的小楼房之间,还保存着一些由石片砌成的石屋,包括石墙,石瓦;有的“石屋、石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是农耕社会文明因素特点的物质遗存,是解读中国传统乡村的活标本。
一般高人、真人、仙人都住在石屋里,似乎只有这样,他们经历练才可悟出什么道道来。这样的石屋温塘镇还有好多,我们是否也在这里参悟出一个什么东东来呢?这不,朋友梁雄高兴地告诉我:金石家李立为他题写了一个斋名,与石有关,叫“石语阁”,这斋名很古雅,颇有禅意。我生剥过来,作为此文的标题,也算是对温塘镇片石文化历史的一种崇拜和敬畏。
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阅读是种品味分享是种美德
招商、销售
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疗需要多久能治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ly/1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