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娄底风物砻碓磨是天门乡农耕文化历史活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http://m.39.net/pf/a_7143439.html

人力砻子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杨亲福袁圣杰)砻,去掉稻壳的工具,形状略像磨。砻子有两类,一类是碾子屋砻子,以水的动能或势能为动力,另一类是家庭破谷壳的砻子,以人力为动力。碓,石臼加碓锤,用于除去五谷杂粮的肉皮。磨,磨粉的工具。在新化县天门乡的一些山村,有少量的砻、碓、磨。砻稀少,显得犹为珍贵。在凉风村廖太凡、廖会如、廖朝辉家发现了3个砻子,均为清朝制造,其中廖会如家的至今在使用。砻子、碓和风车,成为加工大米的成套手工机械。其过程为:用砻子破开谷壳,用碓舂熟,用风车去糠,便成大米。

砻子大小不一,用楠竹和耐腐且坚硬的石坚树制成。廖会如介绍:“制作前,将原料放入石灰水池里浸一个月以上,不起粉虫,经久耐用,一个砻子能使用多年。根据祖父的口述推算,我家的这个砻子已经超过年时间。”相比之下,廖太凡家和廖朝辉家的砻子显得更古老些。

凉风村及周边村落还有多少砻子,暂时无人统计。至于砻子因何存在,凉风村党支部书记伍贤享认为是生活需要的产物。他介绍,如今全村户农家,散居在1.9万亩山地里,真正地广人稀,而且不仅仅如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从古至今没有碾子铺,要将稻谷变成大米,没有人力砻子不行。他说:“现在,我们村共10个村民小组,都用上了电,但有6个村民小组因为线路太长,导致电压太低而不能使用电动碾米机,不得不外去买米。一旦遇上长时间冰雪封路,不得不用人力砻子和碓加工大米。”82岁的老奶奶罗玉娥说:“9年冬天,我用砻子和碓加工了一斗米。”

据了解,凉风村可望在三年内完成农网改造。届时,户户可以使用电动碾米机,让砻子退休。鉴于凉风村有过万亩连片楠竹,被大家称为“竹海”,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可让凉风村走开发休闲旅游业致富的道路,村委会正在准备一间房子存列即将退休的砻子、碓和石磨等农耕文化历史活化石,让其引诱旅客打开记忆里的乡愁闸门。

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阅读是种品味分享是种美德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ly/148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