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医院支部抗疫纪实


白癜风能治得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没有预兆,没有理由。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疫情来势之凶,传播之烈,扩散之广,史无前例。作为医疗卫生战线的工作者,医院支部的党员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各条战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倾其全力,让生命在敬业奉献中绽放光芒。

一天急会诊10余次32岁的农工党员王祥玉是呼吸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今年1月份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她就投身了一线抗疫工作。疫情期间,她所在38病室除了要承担本科室的诊治任务外,还要负责全院各科室的“疫情”会诊。刚开始,大家对新冠肺炎了解甚少,急诊及各住院病房都有不少发热咳嗽胸闷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影像学检查异常时,需要呼吸内科会诊,院内会诊量显著增加。除了平时会诊外,一个白班的急会诊多达10余次,工作繁重,还有接触疑似病例的风险。

1月29号晚上,王祥玉接诊了一名80多岁的患者,患者病情危重,门诊筛查流感阴性。王祥玉在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有流感接触史,考虑可能为甲流。因处于特殊时期,为避免甲流等传染病在院内传播,王祥玉安排患者进行单间隔离治疗。她刚安顿好患者,正准备坐下休息,就看见一个家属扶着一位老年患者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医生,你快给看看,我妈妈这几天一直咳嗽...”问诊后,由于老人有脑血管等多种基础疾病,病情较重,王祥玉立刻安排患者住院治疗。第二天患者才说出有武汉返湘人员接触史,王玉祥立即将患者单间隔离,并报告上级医生和传染病管理科采样送检。当时公众对新冠肺炎了解不多,患者和家属十分紧张,王祥玉细致耐心地和家属进行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最终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好转出院。

疫情期间,王祥玉还要承担南华大学本科生的线上教学,她开启了5+2,白加黑的模式,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完成16课时的线上教学。并多次受其他平台邀请完成志愿工作,她是OMAHA医学术语构建志愿者,疫情爆发之初,受丁香园平台邀请,最早参与网络平台的义诊,为湖北及其他地区的病患提供诊疗服务,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老,别怕,医院!”

在特殊时期的特殊病房里,总能看到一个娇小瘦弱的身影穿梭在各监室,她面容憔悴,眼圈有些发黑,你很难与平时那个精神饱满、精致时尚的她联系在一起,医院监管病区主管护师、农工党员李平。

疫情爆发后,针对监管病区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病区实施了更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坚决堵塞疫情输入渠道,把疫情阻挡在高墙之外。有着近20年工龄的李平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并在监管区连续值班一个多月。30多天里,她每天按时给工作人员和戒毒学员进行体温排查并做好消毒工作,24小时待命,处理突发意外事件。

3月26日00:08分,C5监室59岁的袁某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舌根后坠等症状,李平一路小跑,立刻前去查看病人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她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突发状况进行了初步判断,并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报告医师做好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路、输氧和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她还不忘贴心地安慰病人,不停地用言语刺激患者“袁老,别怕,医院!…”看到病人眼角的泪水,李平松了一口气,忙碌了一天的疲倦和睡意瞬间消散,她用瘦小的身躯奋力推着平车护送病人上了急救车。经抢救,病人好转返回监区后,激动地对李平说:“太感谢你了,平医生,室友都跟我说了是你救了我,谢谢你,谢谢你,我以后再也不吸毒了…!”

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

亲爱的老婆,又是晚上8点多了,还是没有听到你回家的脚步声,我不由自主地再次拨通了你的电话,你却回答:正在加班,还要一下子呢。听到这话,我不免有点怒火,每天兴致勃勃把饭菜煮好,可这段时间你却从来没有按时回家过……

2月3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你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同我们说,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了,你和同事去发热门诊采访了病人。这时,我在心里咯噔了一下,病人刚刚治愈出院,还有传染性吗?你和病人近距离接触,不会有事吧?可你却跟我说:放心吧,做好了防护,距离病人有一米以上。我便没说什么了,事实上心里却还是有点担心!

在这场战役面前,我认为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勇士,你们虽然是在宣传战线,但有时也要采访病人,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在我的心里,你们同样是勇士!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宣传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先进事迹与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给一线医护人员提振信心,你经常忙得废寝忘食,作为丈夫,我看着眼里,疼在心里。

还记得2月的一个中午,12点40多了,隔着门,我们听到了你熟悉的声音,原来你是在接听电话,回到家里,你丝毫没有挂电话的意思,吩咐儿子给你拿来笔和纸,招呼我们先吃饭,又跟对方聊了起来。半个小时后,你放下电话柔声跟我说:“不好意思啊,是一个抗疫一线医生的父亲,谈到儿子,有说不完的话,他说得越多,第一手素材就越丰富,对写稿有利!”你总说,相比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你们还算好。你还说你恨自己笔拙,不能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写得感人至深。听到这些,我有些惭愧,不应该经常怨你不按时回家...

这是农工党员肖同权的丈夫写给她的家书,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员,肖同权在疫情期间加班加点,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深入一线采访报道,了解医务人员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线索,挖掘一线人员的感人事迹,及时采写有质量、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疫情期间,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央广网、新湖南、娄底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发表稿件10余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医院支部的所有农工党员迎难而上,坚守岗位,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直至今日,我国疫情在无数英雄前赴后继地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疫情在全球不断发酵,对于医务工作者,他们时刻会紧绷这根弦,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娄底市委会

编辑:唐莎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ly/172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