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卢韬
随着触屏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低头族”越来越多,青少年的近视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呈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近日,市民程女士就向记者哭诉,4岁的儿子磊磊成天粘着她要玩手机游戏,而且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不肯放手,不给玩就大哭大闹,甚至绝食,更让她心碎的是,医院检查视力时,发现孩子已经有度的近视了。
家长:为求安静给手机,没想孩子因此上瘾
程女士告诉记者,今年7月她新买了一款大屏幕手机,一天在家无聊时便坐在沙发上玩“水果忍者”的游戏,没想到4岁的儿子磊磊在旁看得津津有味。见磊磊对游戏这么感兴趣,她便手把手地教儿子怎么操作。“大概教了几分钟我就去做饭菜了,看他玩得很高兴,我便把手机留在那里让他自己玩。”程女士说,等她做好饭菜,发现平日里十分调皮的磊磊还呆在原地,全神贯注地玩着手机。
这让程女士心里窃喜,以为找到了一个让孩子安静的好办法。此后,只要磊磊哭闹,或者自己想走开做点事情,程女士就把手机丢给儿子让他玩游戏。直到有一天,程女士注意到磊磊在家里走路经常踢到东西,看动画片都要搬条小凳子坐到离电视机很近的地方,这医院检查视力。检查结果令程女士几欲崩溃,经过散瞳验光,医生告诉程女士,磊磊已经有度的近视了。
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程女士痛下决心,不再让儿子玩游戏,但此时磊磊已经对手机游戏上瘾了。“孩子一看到我就翻包摸口袋,不给手机就在地上打滚哭闹,饭也不肯吃。老公也责怪我把孩子带坏了,跟我天天吵架。”谈及此事,程女士语带哽咽,对以前放纵孩子的行为十分后悔。
调查:手机成哄孩子工具,玩游戏十分普遍
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和孩子,发现程女士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个例。一些家长坦言,孩子之所以喜欢上这些“手机游戏”,大多是因为家长想“偷闲”所致。
在星星实验学校门口,来接女儿回家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当时把手机给孩子玩,主要是觉得孩子太闹腾,“她一玩手机就安静了。”后来发现孩子对手机游戏挺感兴趣,索性就把手机扔给了孩子,这样就可以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孩子经常回家谁也不理,就知道玩手机里的游戏,抢都抢不下来。”
跟赵女士一样,许多家长表示,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主要是觉得孩子会变得很安静,不会给家长添乱。一些家长认为,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享受玩游戏的乐趣。
而在孩子们当中,玩游戏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极品飞车等众多成年人耳熟能详的游戏,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所有被采访到的孩子都声称自己玩过手机或电脑游戏,他们甚至会相互比赛,交流经验。“那次我跟坐在旁边的人比赛车,他都差点输哭了。”“那个头盔僵尸好厉害,但种个磁铁它就不行了……”谈到游戏,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专家:儿童比成人更易近视,家长要掌握好“尺度”
采访中,一位眼科专家向记者介绍:“以前的孩子一般7岁之后才会出现近视,可现在2—3岁的孩子都会出现近视眼,这与平时过度玩电子产品不无联系。”
该专家表示,儿童还处于发育期,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控制眼睛闭合的肌肉和控制瞳孔的收缩能力不如成年人,更容易比成年人产生视觉疲劳,而电子屏幕是直接发光体,画面色彩亮丽,不停闪烁的屏幕刺激性大,这种疲劳的积累极易让孩子近视。
“现在眼睛出问题的小患者特别多,每个寒暑假,就是就诊高峰期。”专家建议,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孩子使用的时间。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好一次不要超过15分钟,小学阶段的孩子不要超过30分钟。在接触过程中,最好将电子产品的亮度调节到感觉较舒适的程度,比如调节出相对电子产品的光稍弱一点的背景光。除了亮度之外,使用电子产品的距离和持续时间也要控制,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30厘米以外是比较合适的距离,看电视时则最好距离3米以上。
另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给孩子使用尽管有弊,当然也有利,不能一刀切,因为这是亲子互动的新方式。平时与孩子在家,除聊天、亲子阅读、出门散步等方式外,可以利用这些设备与孩子进行互动,可以玩一些亲子类的应用、游戏,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在聊天中增加话题和感情。总之,要掌握一个“度”,适度使用,达到教育目的,也保护好孩子的健康。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xs/1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