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文|张敏
一篇《前方站到达:北京站!》看完后,让我想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想到了自己这二十多年的人生。从出生到求学到工作,我一直在娄底这块小天地,从未离开。
记得有这么一个本土笑话,说一个男青年为了讨好女友,说给她在北京的32环买了房子,女友听了高兴的坐火车去了北京,说要去看房,到了北京,上的士便说要去32环,然后的士一路风尘仆仆把她送回了娄底市。这只是个笑话,但也说明了,我的家乡,是一个距离首都十分遥远的地方。
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面对省里同水平的本科学校我选择了娄底市的本土大学,很近,从家里步行过分去大约30分钟的路程,而同样分数的好友却选择去了青海。
领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对我说:“这里我待了十几年了,我要离得远远的,出去看看世界。”听到这话,我只是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天空,蓝的特别纯粹,真好看,也许,我就是舍不得这一片纯粹吧。
娄底是个生活节奏很慢的城市,这里没有地铁,城区面积也不大,但是树很多,中心地带的马路都有近一半的面积是用来做绿化带,这里的园丁也很有个性,因为绿化带里的树经常会呈现出各种怪异的造型,让人不忍直视。
在这里,花费块就可以打的围着城区溜达一圈。这一片水土也养育了一批慢性子的人,走在大街上,很难看到行色匆匆的行人,更多的是神色悠然,淡定往前。
毕业后,我通过公务员考试到了娄底市下面的涟源市,依旧没有很远,一个小时的车程足以。
虽然偏远,但我也待的比较舒坦,在这里,我最爱的是来自各个乡镇的纯绿色食品,桥头河镇的白萝卜,又脆又甜;古塘乡的黄金梨,个大汁多,不过就是皮有点厚;三甲乡的青葡萄,那股子酸味像极了小时候隔壁奶奶家葡萄藤上味道;荷塘镇的豆腐,就是感觉比别的地方的更细嫩……
不仅特产让我直流口水,春夏季下乡也是我极其期待的,田埂边的野果野菜也相当有诱惑力,比如我最爱的南瓜藤尖,为了那一口清香,在走访完群众后,我总会直奔他家附近有南瓜藤的地方,那期待的神情总会让同行的群众笑话半天,说怎么就这么爱吃农村里这遍地都有的玩意。
他不明白,就是这些他们眼中的寻常物,极大的满足了我这一枚吃货的所有要求。
在涟源的工作是充满乐趣的,虽然,基层工作的繁杂时常让慢性子的我跳脚,但是回想工作中的小乐子也够我一个人傻笑半天。
因为偏远,在这里,普通话并不流行,尤其是和群众沟通的时候,一口普通话时常让人觉得缺乏某种亲切感。但是涟源的方言又是十里不同音,有时个别词汇发音差别挺大的。
一次,妇联有个活动需要安排记者配合采访,我打电话汇报时,“妇联”二字说了三遍,部长就是没有听明白,说第四遍的时候,电话那头还是似懂非懂,第二天,部长来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负压’活动?哪个部门还有这类活动?”
当时我就有种想骑着我的皮皮虾回家乡的感觉,同是涟源人,沟通怎么也这么难?
关于语言误读,办公室还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梗,说是开政府会议的时候,市长对秘书交代:“去叫两个记者过来”,但由于秘书来自外地,“记者”二字硬生生的听成了“鸡蛋”,急匆匆的就往大门口的早餐店跑。
心想着市长可能是饿了,还要吃两个鸡蛋,好在被一旁的主任拉了回来。不然就会出现市长看着秘书递过来的两鸡蛋发蒙的场景,那画面,一定很有喜感。
涟源的房价不是很高,一个月的工资买中心地带一平方米足以,大部分的房子还是楼梯房,其实,和电梯房相比,我更爱楼梯房,一来我对电梯总有种莫名的恐惧,很担心它突然抽风出毛病,二来楼梯房让人觉得更加亲切。
我住的地方是五楼,每次回家,都会从楼下每户人家的房门口路过,夏天天气热的时候,邻居们喜欢敞着房门通风,一路走上来,基本可以和楼下的每一户人家打招呼,饭点的时候路过,还可以闻到每家特有菜香,偶尔忘了带一楼铁门的钥匙,还可以扯着嗓子喊一声住在二楼的奶奶,奶奶总会笑眯眯的下来帮忙开门。
天气好的时候,大伙还会一起坐在楼下的草坪里聊天,各路方言汇聚,满是欢笑。
和住房一样,办公楼也基本是楼梯房,还自带历史感,里头的树也和房子一样,巨大而又苍老,譬如后院的那棵桂花树,大伙总喜欢待在下面聊天,吃饭的时候也爱端着碗往那里跑,一边吃饭一边吐槽食堂,说下次吃泡面也不来吃了,但是一到饭点,依旧准时出现在食堂大妈的眼前。
在这里生活了快30年了(我好像暴露了年龄。)适应了这里的慢节奏,适应了这里青山绿水,所以,每次外出旅游时,我总是最先嚷着要回家的那个人,外面的人太着急,外面的街道太拥堵,我确实跟不上节奏,在外闯荡的好友笑我有一颗60后的心。
确实,我贪恋这里安逸的生活,骨子里就喜欢这种慢悠悠的感觉,所以,面对工作,我总喜欢提前准备,有条不紊,不急自己,但也不耽误时间。还喜欢沿着街道,一路步行过去上班,20分钟的路程,我可以将涟源最繁华的街道从头看到尾,然后走进小巧陈旧的办公大楼。
王一在文章中期待年的北京能够房价降一点,空气干净一点,消费低一点,给年轻人的机会多一些,户籍壁垒被逐步打破。
这是对大城市的一种期待,而蜗居在小城镇的我,只是期待这里的树可以依旧这么绿,这里的天可以依旧蓝的纯粹,我会一直在普通话和方言两种语言得熏陶下进行着还算顺心的工作,偶尔被同事们搞笑的段子逗乐,还可以趁着春光,和同事们一起下乡领略农村秀美得风光,品尝大自然的馈赠,还可以将我所看到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简单而又充实。
如我一般,窝在小县城的人还真不少,任由大城市如何日新月异,我们只是安心的在这一方小天地施展身手,虽说折腾不起大风大浪,但这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体制内,大部分的公务员都过着这般平凡的生活,没有太多的高瞻远瞩,只是用小城小生活描绘了这个每天生动活泼的中国。
END.
总编:廖鹤松
图文编辑:廖杰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jt/1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