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娄底历史上,有这样一批人士,其志高洁,其品方正,其行果敢。他们在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外交、经济上各有建树,在历史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犹如定格在历史天空中或显或隐的星星。当我们仰望星空,就会眼前一亮:昨夜星辰,依然闪烁。
曾纪泽
曾纪泽(-),字劼刚,号梦瞻,行甲三,今双峰县荷叶镇人。曾国潘长子。著名爱国外交家。
自幼在曾国藩的教育下打下深厚的国学根砥,又广泛涉猎西方科学,学贯中西。并刻苦自学英语,能用英语书写和交谈,为以后出使外国作了充分的准备。清同治九年(年)以二品荫生赴京引见,补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年)袭侯爵。从光绪四年(年)始,先后出使英、法等国,兼任俄国公使,开始了他8年的外交生涯。光绪十年(年)晋升兵部右侍郎。光绪十二年(年)夏归国,帮办海军事务,迁兵部左侍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后调户部,兼署刑部、吏部等部侍郎。光绪十六年(年)病故于北京任期内,归葬长沙,后谥“惠敏”。
曾纪泽在外交界享有盛誉,与郭嵩焘齐名,时人并称“郭曾”。他在兼任驻俄公使时,以其外交长才,据理力争,改订《中俄伊犁条约》,使中俄长达十年之久悬而未决的伊犁争端得以解决,收回了伊犁九城、乌宗岛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等地共2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曾纪泽“虎口索食”,是清朝外交的唯一胜利。当时英国媒体称:“俄人力求广地,日肆狼贪,所据疆域,未有得而复失者,有之,自伊犁始。”
曾纪泽在英期间,用英文写成《中国之睡与醒》,发表在《亚细亚季刊》上,随后又以《中国先睡后醒论》为题发表在香港的一个中文刊物上。自此,中国是“睡狮”之说不胫而走,成为后来百年中国寻求自强的经典比喻。曾纪泽在国外还作乐章一首,取名《华祝歌》(又名《普天乐》),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足见祖国在他心中的份量。
曾纪泽工诗文,善山水,书法篆刻,无一不精,并精算术。有《曾惠敏公遗集》行世。
地方百科全书———《娄底读本》出版发行
《娄底读本》一书共六个部分,20万字,分别为印象娄底:发展沿革,脉络清晰;风光娄底:秀丽山川,美不胜收;风云娄底: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风物娄底:物产丰硕,特色鲜明;风俗娄底:遗产繁多,民风淳朴;风雅娄底:文化厚重,源远流长。该书体例新颖,内涵丰富,文辞典雅,图文并茂,是融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普及读物,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地方百科全书。该书已获得娄底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经授权,《娄底读本》由”文化娄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j/1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