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湖南好人廖厂长的中国梦


2月10日下午,桃源县万亩富硒茶油示范基地,廖群洪(右)和创业搭档李学文在检查油茶树的护理情况。

家是微缩的国,国是广袤的家。

2月11日,桃源县太平桥乡中心村龙家坳组,廖厂长深情眺望着眼前的油茶林。

远山如黛,山河如画。一株株油茶树,郁郁葱葱地在漫山遍野成长,一粒粒深色的小茶果,在春寒中倔强地探出了头,仿佛在昭示着一个温暖春天的到来。

这是湖南博邦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茶油基地,1万多亩的山坡上密布着多万株油茶树,是廖厂长“田园中国”梦想启航的地方。

为了这一刻,他奋斗到了知天命之年。

岁月沉香,理想绽放。

当廖厂长的故事,在岁月的脉络中渐次清晰如缕,我们会明了,这不仅是一个爱心企业家的故事,更是一个湖南好人对于家国的愿景,对于理想、情怀的坚持。

2月9日下午,娄底市娄星区科技局,廖群洪(中)回到20多年前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很开心地见到了一批老同事、老朋友。

告白廖厂长:他呵护了理想的烛光

年9月21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轻敲键盘,将一篇《只有廖厂长例外》的博文上传到吴晓波频道,这是一段尘封往事,也是一次真情告白。

“他不企图做什么人的导师,甚至没有打算通过这些举动留下一丁点的声音,他只是在一个自以为适当的时刻,用双手呵护了时代的星点烛光,无论大小,无论结果。于是,就在这一瞬间,理想主义的光芒使这位平常人通体透明。”

著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作品的吴晓波,有过20年财经写作的经历。他行遍天下,几乎见过所有知名的企业家,有的让他敬佩,有的让他鄙视,更多的则如风过水面,迅而无痕。

惟独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廖厂长。

年的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第11个年头,包括吴晓波在内的复旦大学新闻系4名大三学生想去南中国考察,见证变革的中国,于是组成了一支“上海大学生南疆考察队”,但到了临行前的1个月,经费受阻。

一天,他们意外收到一份来自湖南娄底的快件。一位当地企业的厂长来信说,偶尔在上海的《青年报》上看到考察的计划及窘境,他愿意出资元赞助“南疆考察队”成行。

元,令吴晓波他们感到“狂喜,甚至难以置信”。当时,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资是70多元,学校食堂的一块猪肉大排还不到5毛钱,“万元户”是让人羡慕的有钱人的代名词。

这是廖厂长在吴晓波生命的第一次亮相,自此存留了25年。

2月9日上午,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应邀参加媒体集中采访廖群洪(左)事迹座谈会。

在湖南娄底,一件令廖厂长妻子邬玲“惦记”25年的故事几乎同步上演:邬玲想去成都旅游,向廖厂长要元,但廖厂长自己的月工资也只元,好说歹说最后廖厂长给了元,但附带了一个条件——妻子必须向财务写张借条。

在廖厂长的资助下,4位年轻人开始了一场无关名利的理想远征。他们从上海出发,路过江西,进入湖南,再到海南,历经半年时间,走过了南中国11个省份,看到了中国的贫穷、落后与希望。

“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脚去丈量过,用自己的心去接近过,你无法知道这个国家的辽阔、伟大与艰难。”吴晓波说,理想主义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慢慢发芽。

2月10日下午,桃源县博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廖群洪(右一)在包装车间检查茶油包装。

寻找廖厂长:长发飘飘的理想青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只有廖厂长例外》一文迅速吸引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j/152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