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被遗忘的娄底名人杨昌浚,你知道吗


杨昌浚,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娄底经济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宋家村居委会人。官至浙江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以错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和替左宗棠办理收复新疆闻名。

发迹于湘军

年五、六月间,左宗棠在长沙金盆岭编练“楚军”,杨昌浚以三个月为期应邀入幕;8月,他跟随“楚军”取道醴陵入赣;10月,杨昌浚与总理营务的王开化率领四营在赣东北之枫树岭大败太平军;11月,杨昌浚率亲兵营攻陷德兴、婺源,遂迁知县,加同知衔。

年正月,为牵制太平军,缩小太平军的控制范围,配合湘军对天京(今江苏南京市)的作战,清廷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后率领“楚军”全部人进入浙江地区,与太平军侍王李世贤20万人作战。同治元年3月,会攻石门花园港“逾濠而进,忽北风陡转,大雨如注,火箭失用,枪炮不燃,乃麾军而退”;其后左部其余军队进攻江山,杨昌浚与刘典、刘璈分三路攻石门,破垒七座,终因太平军奋力坚守,未能成功。同治元年5月,左宗棠以杨昌浚“性情恬裕,屡辞保荐,廉明笃实,晓畅戎机”推荐为浙江省道员衔;7月,左宗棠攻龙游(今并入浙江省衢州、金华),杨昌浚击溃太平军于莲塘、孟塘等地。李世贤以龙游告急,分兵三路赴援,中路取清军刘培元营,杨昌浚凭山下攻,击破中路太平军。同治元年9月,左宗棠经过与李世贤的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皖浙边境的衢州府,命杨昌浚为衢州府知府。

10月,天京告急,李世贤以李尚扬、李遇茂、刘政宏等扼守汤溪(今并入浙江金华)、龙游、兰溪,自率一军回援。年正月,清军攻陷汤溪。龙游太平军因腹背受敌,弃城往东跑。杨昌浚等蹑踪追至汤溪,与清军蒋益澧部内外夹击,再次击败太平军;9月,清廷授杨昌浚为浙江粮储道;11月,与蒋益澧、黄少春等合兵共一万三千余人进攻余杭西北;年1月11日,杨昌浚进攻杭州北门,两军激战。这时,雨雪交加,太平军坚守不动。2月2日,天气放晴,杨昌浚等连破余杭五卡。第二天,再攻余杭北十里的林清堰(康王王海洋驻地),中伏败退。年4月1日,杨昌浚率军破杭州、余杭,加按察使衔;5月,左宗棠入驻杭州,杨昌浚奉命督清军北上,攻占湖州府(府治在今浙江吴兴县)武康县城(今并入浙江德清县);然后分兵进驻三桥埠,与湖州南路清军连成一气;6月,湖州太平军逃至泗安、梅溪,杨昌浚由牌头进桐岭进行阻截;7月,北攻安吉受挫;8月,安吉太平军弃城西走,杨昌浚率各营由吉安、孝丰(今并入浙江安吉县)追至安徽宁国县境,与刘璈部合击太平军,抓获太平军余人;年1月,授浙江盐运使,旋升浙江按察使。年8月,左宗棠上奏朝廷,称其“实属尽瘁驰驱,劳绩卓著。可否仰恳天恩,俯准将浙江安察使杨昌浚赏加布政使衔,并赏给该员三代二品封典,以示优异”。年2月,左宗棠督军前往福建,清庭命杨昌浚为浙江布政使,负责处理浙江善后事宜。同治8年12月,清庭又命杨昌浚为署理浙江巡抚,年8月,杨昌浚正式担任浙江巡抚一职。

官场毁誉参半

经历多年战争摧残后的浙江百废待举,“杨抚浙5年,颇著政绩,凿湖导河,兴修水利,发展农桑,移民开发宁海、象山等沿海封禁岛屿,还亲临宁波、镇海海口,审察地形,改造炮台,操练劲旅,以固海防”。从而深得民心与同僚敬慕。杨昌浚曾作诗:“手植垂杨三万株,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漫道棠阴继白苏”。

“天津教案”发生后,英、美、法等7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并在天津、烟台集结军舰示威。年3月,杨昌浚亲自前往宁波、镇海,巡视海口,筹办防务。他上奏清廷说:“自强之计,宜用外人之器,师外人之长”。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年12月12日),他又就海防问题上折,认为日本侵台事件虽已了结,但“难保不日后借端生衅”,“故为将来御侮计,非予筹战守不可。即为目前和局计,亦非战守有恃不可”,又称:“外夷虽强,遇百姓齐心,即不敢显于众怒,固必整顿吏治,以固民心”。其时,浙江象山、宁海两县农民常偷渡去滨海“封禁”的南田岛耕垦,杨昌浚认为不应该干涉,遂奏准弛禁。

杨贬归时,“督抚府三署部属感杨教益良多,又知其家计艰难,宦囊萧索,各自解囊集得纹银三千两相助。虑明赠杨必不受,知其爱菊成癖,特购深瓶三十,先各置银百两于瓶底,再购三十瓶菊花连土移置于银上,杨果欣然接受”。贬归老家后,其媳妇惊讶花渐凋枯,发之,方明底细,子义规深知其父直憨,不敢泄露,存寄汉口钱庄,直至杨昌浚死后四年,义规家人益丰,方启用三千存银,大兴土木,在庞家台建造七进十一厅的“蓬庐”。故有“菊枯银见,死后发家”之说。

杨昌浚与左宗棠相交甚笃,曾多次得到左的器重、提携与呵护,杨五十大寿时,左亲书联语:“知公神仙中人,勉为苍生留十稔;忆昔湖山佳处,曾陪黄菊作重阳”,雇名匠用楠木精制,派专人送杨府。该联上句至今仍保留在宋家村一个农民家里。年,杨卒于长沙,翌年迁葬西阳画桥山,并建纪念亭,立神道碑。

杨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堕落为一名污点官员。这桩冤案,中国人家喻户晓。有一出传统剧目,演绎冤案的经过始末。这个剧目名叫《杨乃武与小白菜》。小白菜与杨乃武在县、府两级均屈打成招,定成死罪。报省后,杨昌浚亲自审讯,他虽曾派员调查,但并未深究,仍按杭州府所拟“罪名”上报刑部。杨乃武亲属多次进京上告,后杨乃武与小白菜皆推翻了原供。这案件轰动了江南,由于案情复杂,当时的上海《申报》对案情作了跟踪报道,还就此案发表了不少评论,提出了很多疑问。后经刑部开棺验尸,证明葛品连确属无毒因病而死,杨乃武和小白菜二人的冤狱终于得到平反昭雪。

历时4年多漫长的审案过程里,杨昌浚轻信下级,无视舆论,一意袒护州县官员,企图维持原判。为此还愚不可及地以重金向刑部尚书皂保行贿,企图阻止法庭翻案,属于严重知法犯法的行为。追究责任,杨昌浚以“既不能据实平反”,又对下属“始终回护”被撤职。

为国家建功立业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是当时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杨昌浚所写的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他自己由此改变了形象,由一个臭名昭著的昏官,成为名垂后世的诗人,最终赢回了清末名臣的历史地位。

年4月,左宗棠因西征事务繁杂,帮办刘典因病求去,遂上奏清廷,调杨昌浚代刘典主持后路军政事务。杨于12月抵达兰州,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获四品顶戴。年,又获准专折奏;9月,获二品顶戴,署理甘肃布政使。年正月,因筹解西饷出力,获头品顶戴;7月,左宗棠在哈密奉诏回京;11月,一度护理陕甘总督,与钦差大臣刘锦棠一起,共同筹划建立新疆行省。这是一项伟大的使命,是林则徐的遗愿,也是左宗棠一生的追求。杨昌浚不遗余力,为实现朋友的宏图大业而努力。杨昌浚在西北走了一路,不由豪情满怀。他看到,秦陇道上柳树成荫,为萧瑟的大西北带来了盎然生机。年8月,朝廷授甘肃布政使。年2月,任漕运总督。

年8月22日,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和船政局,造成很大损失;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福州将军穆图善、漕运总督杨昌浚副之;清政府任命杨昌浚为闽浙总督,领兵督防台湾;12月底,法军集结妈祖澳,杨昌濬率亲军巡视沿海营垒,出福州巡视闽江下游南、北岸,又至闽江口长门、金牌炮台视察,并检阅守军。他命军队从马尾江底打捞出18墩大炮,分别安装在长门、金牌等处,在林浦、魁岐、闽安等重要门户巩固了防守力量。同时,他下令撤除各海口水道的标识,在沿海各港口遍布水雷。其次他进行了军纪和兵制的整顿,在兵营中重振旗鼓,命令军士试枪放炮,壮大声威,同时在兵营中淘汰老弱增加年富力强的士兵。作为中法大战台海战区的副统帅,杨昌浚为保卫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年6月,杨昌浚兼署福建巡抚;年,杨昌浚等上疏,指出:“台湾,南洋门户,七省藩篱,奉旨改设巡抚,以资控制,实为保固海疆远大之谋”,“闽、台并系一省,今分为二,尤须唇齿相依,以收指臂之助”。在推动台湾建省的问题上,作为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杨昌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廷决定将台湾从福建分立成省,命杨昌浚与刘铭传共同筹备建立台湾行省。为了使台防能有确实保证,他积极设法筹措经费,建议由闽海关、福建各库局每年协银44万两,加上其他各海关协银共成80万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j/161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