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只想着自己幸福自己生下来的孩子,说不管就不管了”
“你自己内心里想要她来吗希不希望妈妈来照顾你”,“不希望”,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里。
一位24岁的90后女孩躺在她的病床上,被确诊为白血病的她,为何会说母亲自私,还拒绝和母亲见面。
医院,也不愿母亲照顾她,这对母女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这个躺在病床上面对墙壁,不肯与人沟通的女孩名叫谢紫云,孤身一人的她似乎和周边的人格格不入。别人或多或少都有陪床照顾的人,只有她是一人一床,身边一个陪护的人都没有。
医院方沟通后得知,谢紫云还有一个姐姐名叫谢芳芳,白天姐姐需要上班筹医药费,医院照顾妹妹。
当我们的记者找到姐姐的时候,这才了解到她们的身世遭遇,原来姐妹俩来自冷水江市的小山村。
她们的村子远离都市,贫穷且落后,她们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姐妹俩还有一个弟弟,目前在衡阳打工。
而她们的父亲,在姐姐8岁妹妹3岁弟弟刚出生的时候,就遭遇了矿难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
靠着老俩口的微薄收入实在是养不活这一大家人,于是她们的母亲也在两年后抛弃了她们改嫁他人,自此之后杳无音信。
这么多年姐弟三人靠着爷爷奶奶和三个姑姑的扶持,艰难地长大成人,原本初中成绩很是优异的谢紫云,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中途辍学早早的进入社会。
原本应该读书学习的年纪,却被迫工作养家,这些年她做过很多工作,也交了个男朋友。好不容易生活有了一些起色,医院的检查,让这个苦命的女孩再次陷入深渊。
照片
谢紫云在一月份的时候就确诊了白血病,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得谢紫云一个措手不及。
想起这些年的遭遇,谢紫云心灰意冷,拖了五个月才入院治疗,姐姐在知道她得了这个病的时候,心里都着急得不行。
她本人倒是十分淡定,住院期间还闹过一次出院,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会让谢紫云如此的消极,不愿意配合治疗呢?
她究竟有着怎样的心事呢,就在这时,医院的医生打电话给谢芳芳,告诉她紫云的化疗第一阶段已经完成。
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供体,尝试配型捐献骨髓,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弟弟从小又有着甲亢,姐弟俩的身体都有隐疾。
担心配型不成功的她,想起了那个抛弃她们十几年的母亲,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找到母亲,会不会给妹妹带来一线生机呢。
在谢紫云的心里,对于母亲的印象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她又愿不愿意再次见到这个母亲呢。
照片
“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只想着自己幸福自己生下来的孩子说不管就不管了”
“你自己内心里想要她来吗希不希望妈妈来照顾你”
“不希望”
很明显在谢紫云的心里,她还是没法原谅母亲当年的离开,这番话有着一丝的任性和埋怨。
姐姐听到妹妹的这番话,默默地走出病房,她十几岁就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遭遇,现在还没到三十岁,妹妹又得了重病。
谢芳芳再也承受不了任何亲人的离去,哪怕妹妹不愿意见母亲,她也要找到母亲,为妹妹寻得那最后的希望。
只不过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姐妹俩的母亲还能否找得到呢,为了寻找母亲的踪迹,记者跟随谢芳芳回到了老家。
谢家坐落于冷水江市的小山村两层红砖房,谢芳芳的爷爷靠着编竹篮和修鞋贴补家用,有时候忙活一天也只能挣个一家人的口粮钱。
照片
姐弟三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数十年,可谓是十分凄惨,那么当初她们的母亲离开,是否是因为家里条件太差,才选择狠心离开的呢?
这一次寻找又能否找得到呢,我们的记者决定先去当地的派出所询问一下,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线索。
由于母亲离开的时间太久,此时的谢芳芳已经没有太多的记忆,她只记得母亲的姓名是叫童新娥,其他的信息几乎都不确定。
光凭一个名字就想要找到离开十数年的母亲,这属实有些难度,户籍信息上好几个同名同姓的人,都和我们要找的童新娥有所出入。
这个时候的找人工作陷入了瓶颈,而就在这时,医院方面打来电话,谢紫云的病情加重了,从医生口中得知,谢紫云的血小板严重下降。
伴随而来的是头晕和呼吸困难,身体的不适加上心理的封闭,让紫云的情绪再一次崩溃,她蜷缩在病床上嚎啕大哭起来。
看到妹妹这个样子,一直强撑着的谢芳芳,也逐渐的失去耐心,她推了一下病床上的妹妹,简单的发泄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自从妹妹得病以来,自己几乎是放弃了所有,全身心投入地照顾她,可她却什么都不跟自己说,每天不是看天花板发呆,就是躲在被子哭。
所有人都在照顾着妹妹的情绪,谁又顾及过姐姐也不过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她也需要关怀和理解。
身为长女她一直在充当着母亲的角色,帮衬着爷爷奶奶一起,照顾着弟弟妹妹,现在这样的局面实在是让她心痛不已。
谢紫云的心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让她在得病后一直情绪消极
甚至中途还闹过出院,等到她哭完情绪稍微稳定些了之后,谢紫云才开始向记者透露心声。
谢紫云因为家庭的原因从小封闭内心,不愿意与身边的人交朋友,去哪里都是独来独往,哪怕是和姐姐弟弟,长大后都没有太过亲近。
可以说她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在她得病之后,也没有一个朋友来看望过她,内心更加的孤独难受。
大家都很清楚,人在生病的时候最需要陪伴,“那个时候是一个人吗”,“那个时候其实是有男朋友后来分手了”。
谢紫云在刚得病的时候,其实还是有男朋友的,后来男朋友的家里人知道了她得病的消息,便不同意他和自己再交往。
迫于压力最终只好分手,刚开始男朋友还来陪过她,后来就再也没有来过了。
当我们聊到她男朋友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谢紫云的心里是有一丝失望和难过的。
要知道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接受一个人做她的男朋友,这得是有爱这个人才会做出的选择。
而现在她得病了,曾经那个心爱的男朋友却离开了,这无疑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棵稻草。
几十年前被母亲抛弃,如今生病被男友抛弃,谢紫云的心里备受煎熬,眼里的光也渐渐消失。
姐姐知道妹妹的遭遇后,心疼到无法呼吸,而就在这时,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在娄底市新化县找到了,一个年龄经历跟童新娥都很相似的人
照片
知道这个消息后的我们,第一时间赶去了那个村庄,先是联系了那个村的村主任,确认了所有的信息都没有错误之后,便决定登门拜访。
“您是童新娥吗”,“嗯是的啊”,“您就是童新娥对吗”,“嗯”,当我们的记者看到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女人时,都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谢家姐弟的母亲。
按照谢芳芳的回忆估算,她的母亲应该才四十多岁不到五十,这样的年纪怎么会是一头白发?
我们的记者拿出谢家曾经的全家福给眼前的这个女人看,她仔细地看了许久,最终承认了自己就是谢芳芳和谢紫云的母亲。
功夫不负有心人,失去音信十数年的童新娥总算是被找到,我们走进童新娥的家中,发现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
十六年前,童新娥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曹文华,随后便跟他回到了老家两人结婚之后,童新娥为丈夫生下了一儿一女。
曹文华以种地为生,一家四口的年收入也就不过几千块,生活在这样的一间屋子里,从来也没有出过远门。
采访
在得知自己的小女儿紫云重病在床的时候吗,她坐在椅子上,有些不知所措,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当年为什么要从那个家离开啊”
“养不活啊我一个女人养不活啊”
“怕养不活她们”
“嗯”
童新娥的眼里满是无奈,当初看到家徒四壁的困境,一咬牙一狠心就选择了离开。
如今小女儿重病在床,纠结万分的童新娥心怀愧疚,她不知道如果再和女儿见面,孩子们会不会原谅她当初的离开。
自己会不会遭到审判,最终在童新娥丈夫的支持下,她答应前往长沙看望女儿。
谢芳芳得知母亲要来的消息,医院的门口满心期待,她的心里来不及怨恨,此时的她只想知道,这么多年未见,母亲是否还能认出她这个女儿。
“没认出来吗”
“我不认识她不认识她”
童新娥看到女儿谢芳芳的时候,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这小小的动作让谢芳芳尴尬不已。
她没有想到多年未见,母女重逢竟会是这样的场面,童新娥在愣了几秒确认了之后,便开始放声大哭了起来。
嘴里还在喊着,“我的崽崽啊我的女儿啊”,谢芳芳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既没有上前拥抱,也没有一同流泪。
她望着眼前的这个女人,这真的是会是自己的母亲吗,童新娥见到大女儿的这般反应。
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如果见到生病的小女儿,她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童新娥望着病床上的紫云,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女儿。
几番确认之后,她坐到病床前的椅子上,仔细地再看了几眼,看完之后,立马就侧过身大哭了起来,病床上的谢紫云用手安抚着妈妈。
照片
顺带着抽出几张纸帮妈妈擦拭眼泪,面对着情绪崩溃的童新娥,谢紫云没有说出一句话,全程面部没有任何表情。
现在的她需要亲人的陪伴照顾,当我们的记者询问她是否愿意留下来照顾紫云时,她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照顾我有责任,但是我家里还有两个小宝宝,还有一个老太婆要喂饭给她吃,我还有几头猪没卖,小女儿还要上学。”
她找了无数的理由借口,也没有答应留下来照顾紫云,紫云坐在病床上,眼里那好不容易燃起来的光,又开始慢慢消失。
医生知道谢紫云的母亲找到了,便询问童新娥是否愿意为自己的女儿做配型,如果配型成功是否愿意捐献骨髓救女儿一命。
谢紫云现在还很年轻,如果配型成功,骨髓移植之后依旧会有美好的人生,童新娥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读过书的农妇。
照片
她根本不理解自己骨髓对女儿病情的意义,甚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从自己的身体里抽出东西,会不会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
她的这番言论现实而又残酷,谢紫云听到母亲的话,感到十分的心痛,抛弃了自己数十年,现在重逢了又找遍了理由不想履行母亲的责任。
这样的母亲真是让人伤心,一旁的曹文华看到场面有些尴尬,他将记者叫到一边,向我们解释了一下童新娥的性格为人。
表示他愿意让童新娥留在这照顾紫云几天,童新娥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对于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陌生。
电梯公交车这些对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存在,在童新娥的心里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大怪物,她害怕一个人。
这一次面对女儿和媒体,心里更是忐忑和惶恐,但是曹文华理解她,他知道她这些年都在思念着女儿,只不过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命运对童新娥这个女人也很不公平,躺在病床上的紫云,终于见到了十多年未见的母亲,这对她的病情康复和情绪变化,是否有着积极的作用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j/1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