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协助采集核酸人员进行网上挂号。余名志愿者,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上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他们用“不眠”换患者舒心、群众安心——红网时刻通讯员夏牡丹鄢婷娄底报道有这样一群人,脱下“红马甲”,他们的身份是医生、是护士、是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而穿上“红马甲”,他们用行动传递爱、用坚守传递温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医院(医院)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因为爱,我们走到了一起!”从一件“红马甲”到一抹“志愿红”。因为爱,他们走到了一起。“建立医患沟通新桥梁,为创文提供精神力量,展示新时代医务人员的精神风采……”为此,从年起,医院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设立由内科、外科、医技药剂机关后勤3个团支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包括院领导、医生、护士、机关后勤以及职工家属等相关人员在内余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日夜穿梭于院内院外,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创文管卫、疫情防控、交通文明劝导、健康宣讲、扶贫帮困、尊老敬老等,每一次活动背后,都有他们的默默付出……是他们,让爱无限循环,为城市注入实时感知的幸福温度。今年,是医技药剂机关后勤团支部医院的第6年,也是他所在志愿服务队分队定点帮扶刘老、伍老的第6个年头。逢年过节,王瑶会带着志愿者康鑫等人上门看望80来岁的2位老人,并送去节日祝福与物资,平时会到家里为他们健康查体,提供各种志愿服务。据了解,2位老人身患多种疾病,经常需要购药,有些药是王瑶自费为其购买,再帮忙送货上门;每次弄丢身份证、特殊病例和医保卡,也是他一次次帮忙补办;医院来,家里电视、血压计、手表等出问题了,都是找他……每次用轮椅把刘老送回家,她说的最多的就是:“他是个很好的小伙子,虽然我忘了很多事,但我记得他帮了我很多。”“本职工作要尽责,志愿服务要周到,累不累?”面对记者提问,王瑶说,“累,但很充实。虽然参与志愿服务是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但当你做值得的事时,就会乐在其中。”外科团支部的刘姣娟也是志愿服务队的“常客”。“啊啊……”医院志愿者下病房活动,病房巡视时,刘姣娟听到一声声痛苦的叫声。走近一看,“家属外出买东西不在病房,当时患者想上厕所,可因头部内出血、全身多处骨折和损伤无法活动,一动就痛。”看到弄脏的衣服和被子,刘姣娟连忙到卫生间拿来毛巾、打上温水帮患者擦洗,并换上干净的衣物、床单,看到患者长舒一口气、神色轻松,她也露出了笑。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这余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上场次,参与活动近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早已蔚然成风。帮助群众打印核酸检测结果。“我们以爱的名义,战斗!”4月8日下午,娄底艳阳高照,气温突破30度。而此时,被防护服、口罩、乳胶手套等一层层包裹的彭毅,医院发热门诊入口。汗水顺着帽子边缘流出,迷了他的眼睛;乳胶手套里,积满了肉眼可见的汗水;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湿了又湿……面对疫情,身为团委负责人的彭毅,以战斗的姿态冲在前方。“您好,这里是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点。”“请出示您的场所码。”……重复的话,他们每天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说,只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连日来,在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核酸采样点、疫苗接种点等处,甚至是院外的大街小巷,由医生、护士、行政、后勤等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为抗疫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几千人的黄码核酸检测队伍,女工委副主任高翔申请加入,累到虚脱,紧接着后勤科的吴密、ICU的颜泽梅顶上,财务科全体人员倾巢出动;刘姣娟、心血管内科的毛丽芳、医技药剂支部的王密等自发报名,一直坚守到凌晨两三点;前一天上了晚班的颜幸喜,义无反顾投入第2天的志愿者工作;院领导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与志愿者一同维持秩序,而办公室主任张扬表示,“办公室全体志愿者随时可以调动。”志愿者人手紧缺时,内科、外科、医技药剂、机关后勤4个党支部的书记(负责人)颜碧英、聂辉、谭志荣、肖艳总是第一时间调动支部青年参与,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早在年疫情刚暴发时,医院的15名共青团员志愿者分别奔赴湖北罗田和市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青春力量。年8月8月,团委组织志愿者成立“抗疫青年突击队”,在院内开展疫情防控、社区宣教、人文关怀等活动。不仅如此,他们对一线人员进行“一对一”关爱,据关爱对象情况,及时对关爱对象、家属进行精神鼓励、舒缓压力、心理疏导等帮助,为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医院大门(全天24小时)、办公楼门口、门诊大厅、外科楼南北通道设置1个预检分诊和3个体温监测志愿服务站点……他们的付出,有目共睹。“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4月8日,记者采访时,已经64岁的退休党员谢艳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更是每一位退休职工正在做的。疫情来时,退休职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j/1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