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今天,锡矿山矿务局北炼厂发生急性砷中毒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该厂锑试验车间露天堆放的砷碱渣被雨水冲洗,渗入附近的多福洋行水井中,含砷量超过卫生标准124倍,造成饮用此水的局本部、北炼车间的职工、家属及住招待所人员共308人急性砷中毒,死亡6人。经中央急派飞机送药采取紧急措施抢救,10多天后才转危为安。 建国前锡矿山的环境污染甚为严重。据1940年3月13日的《湖南大公报》报道:“本山无树木花草,亦无虫鱼鸟兽,各种农作物均不能孕育滋长,虽炎夏烈日,蚊帐不生(需);此皆由于炼厂烟囱散出之化学气体过多所致……,目不睹绿色,与置身沙漠无二致”。长期露天堆放的大量冶炼废渣,经风雨浸蚀,可溶性有害物质污染了部分生活水源,破坏了局部生态平衡。 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国力维艰,加上认识水平有限,措施不力,环境污染继续发展。但这一起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砷中毒事件,教育了各级领导,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矿山开始建库保管好砷碱渣;开展了炼锑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研究和湿法炼锑工艺的小型试验及半工业试验;从坝塘山和资江取水,改善生活水源;对因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影响之农业生产适当地予以赔偿,厂区绿化工作也开始重视,厂容厂貌不断改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