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修补失落的风景和遗忘的时光以娄底市双修规


翁婷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01

项目背景

本次规划范围为娄底市中心城区,处于双修规划的第一阶段,任务是系统的认识格局、梳理项目,而不是马上撸起袖子就实施。

在推进娄底双修的过程中,城市特有的发展历程促使我们增加了纵向的、时间与历史的新维度。

图1:时间维度下的双修框架

娄底要修的城市与生态空间,不应仅仅是在当下的时间点来看。它的生态修复要看到当下的生态,也应该看到失落的风景;它的城市修补要看到当下的城市环境,也应该看到遗忘的时光。

图2:品味娄底精品项目

02

修复失落的风景

娄底作为湘中丘陵城市,本底山水格局是层山、浅丘、曲湾、溪谷,是一种极具魅力的大丘陵山水环境。

城市经历近五十年迅猛发展。从北宋时期的闭塞山城开始,到明清时期成为的湘中水镇;60年代,城市因涟钢而兴;99年,撤地建市;16年,沪昆高铁通车。可以说,娄底经历了半个世纪效率优先、风风火火的城市大发展时期。

图3:城市发展过程中丘陵特点渐渐失落

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丘陵特点渐渐失落。娄底从有特色的传统水镇,渐渐变成了一个特色消失、整齐划一的现代城市。现在城内,有山不见山。高层建筑无序,阻断视线通廊。用地开发大规模平丘填谷,从-年,山体总面积缩小约30平方公里,大量丘陵被侵蚀。

图4:现状高层阻隔山体视线通廊

回头看看,在这五十年发展过程中,城市失落的风景到底是什么?其实是娄底“城丘相伴”的人地关系。因为娄底的生态,不是荒郊野外的自然,而是有“人情味儿”的自然。带我们去现场调研的当地市民,站在山头上指着远处说,“我们这里山就是一层层的”。远处的每一个山头,都有自己名字;近处的每一个山头,都已经是融入生活的日常。这就是娄底特有的城市风景,它的山与城是紧紧契合的。

图5:娄底有“人情味儿”的自然

那么,这样一种失落的风景怎样修复?

首先,双修应当保留一层层山的感觉。规划识别两重山的山水格局,内圈浅丘,外圈远山。

第一,为了让远山保持可见,规划提出了基于山体高度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对城内的建筑高度提出整体控制,明确了哪些是可以适当建设高层的片区,哪些是要严格控高的片区。

第二,保留城边浅丘融入城市日常的氛围。以狮子山为例,现状已有多处挖山,规划提出山体复绿、功能植入,以前山风景道串联前山公园,风景道大多依托现状村道、乡道改建。

通过远山可见、前山可游的策略,修复娄底本来就有、但正在渐渐消失的、城丘相伴的生态风景。

图6:基于山体高度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

03

修补遗落的时光

不同于其他城市双修,传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wh/158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