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秀美娄底,富厚钢谷娄底中心城区未来发


在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经济方针“大延续、大基建、大城市”。11月25日,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最新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视频培训会议上,针对过去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做、城市建设如何管、三线三区如何画、村庄规划问题进行了深入详细地讲解,未来五年娄底城市如何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做美,作为一个规划工作者,从规划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努力从区域宏观角度审视娄底城市的发展,从外部发展动力和内部发展要素综合确定城市发展定位,着重对娄底未来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进行谋划和研究,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可以借鉴的思路。

一、娄底中心城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模偏小,经济实力较弱。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城市越来越好。但由于娄底撤地建市较晚,与省内周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大的框架没有拉开,城镇常驻和外来人口少,造成中心城区实力不强的现状。目前,娄底城区建成区面积为59.4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仅61.68万人,规模相对较小,城市规模经济效应较差。旅游业发展薄弱;房地产业也处于中下游水平。GDP增长也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需要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城镇产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的驱动作用。

2.城市首位度低,辐射力较差。由于娄底城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等方面相对较小,城市首位度低。近年来,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但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城市环境,尤其是城市休闲功能,城市格局还有待加强,对接受大城市辐射的承载能力较差,对湘中区域城市的辐射能力,带动作用也不太明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同时由于主城区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还不太完善,主城区城市发展综合承载能力及辐射能力相对较差。

3.城市特色不突出。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最有生命力的标志,是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建筑风格、经济发展等诸多要素的综合表征。娄底城区有丘陵地带山水资源的先天禀赋,但是,我们在“显山露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区两河的利用及风光带的打造还不太理想,景观性相对较差。在“山、水、城、河”的关系处理上不是很好,在生态园林城市环境建设上,主城区绿化文章还要进一步做足做活,“水在城中、城在绿中、山水相融、水绿环绕”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的形成还要进一步努力。建筑还比较平淡,在建筑形体及标志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色彩、城市天际线、滨水空间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主城区的特色尚不够鲜明,吸引力还不够强,尚未形成一张叫的响的城市名片。

4.城市功能不完善。从城市功能而言,娄底的商业、居住、产业等功能相对来说还可以,但城区的休闲旅游服务功能缺乏,城市缺“城市之心”。缺一个人流的集聚点,缺一个全面展示娄底开放形象的窗口,缺城市大气的客厅,缺城市的气质。娄星广场、孙水公园不足以撑起地级市的形象,定位也达不到区域级标准,功能单一,文化性、互动性、教育性不强。

二、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确定娄底城市发展战略和形象定位

依据娄底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自然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特征,确定城市发展“五大战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开放富市、商贸旺市、旅游活市。

城市形象口号:秀美娄底,富厚钢谷。

生态立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休闲社会,未来城市的竞争更多地将在城市的“软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其实就是增强城市未来的竞争力、吸引力。强调生态价值为支撑点,拓展经济发展的更多领域和空间谋划城市化及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布局,强调高质量发展。

工业强市:娄底是传统的工业城市,中心城区更是因钢而生、因钢而兴,可以说是钢铁炼出来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也建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再提升和拓展,围绕钢铁做足链头文章,做大做强做精钢铁产业,工业强市应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和着力点。

开放富市:开放始终是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城市提升知名度和形象的需要。开放才能拓展领域,扩大视野,才能取长补短,更快更好地发展。娄底作为内陆城市,开放才能更好地找到机遇,找到发展的重点。

商贸旺市:集聚商业,提升购物环境,即是城市形象的需要,也是吸引人留住人的需要。娄底作为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的方便在提供人们出行的同时,周边大城市对娄底的“虹吸效应”也比较明显。确定“商贸旺市”战略,正是强化城区、留住消费,吸引人才的需要。

旅游活市:旅游是朝阳产业,也是城市最好的展示窗口,社会越发展,休闲旅游趋势越明显。娄底中心城区在休闲旅游功能方面缺乏,缺少吸引人的地方,强化城区休闲旅游功能版块的打造非常重要。城区也有着一定的自然山水资源,仙女寨是城区休闲旅游最好的承载地。

城市形象定位:秀美娄底,富厚钢谷。

娄底山水资源丰富,秀美娄底表达了城市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的优美,钢谷既是城市钢铁新城的诠释,也表达了城市未来产业的主打方向,而富厚既有曾国藩文化的一些元素,也有寓意城市富强美丽幸福丰厚的意味。

(二)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

当前正在进行《娄底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这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总框架,对中心城区而言,过去总规发展方向为“北扩南移东优西联”,从目前国家政策及保护耕地出发,北侧杉山多为平坦良好地农业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从城市功能布局来看,城市北部主要为产业园,发展工业。南部主要为新城,城市发展不宜过大小狮子山,城市形态不宜拉的太长,不利于集聚发展,基础设施共享效率不高。因此,北部杉山组团建议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进行调整,将调整的用地补充到高铁新城茶园区域,壮大高铁新城规模,北部只留开发区扩区空间。建议娄底城市的发展方向为:“北控南移东进西联”。

从用地而言,主要向东、向南发展,东面更多地是保护和优化发展,主要发展文旅产业;西联更多地考虑城市融城发展,北面需要控制发展,保留良好的农田风光,保护好基本农田,南面高铁新城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城市发展规模未来人口规模按万人口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按平方公里控制。

(三)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北工、南商、东游、西镇、中城”。

娄底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城市发展格局,近年来“钢铁新城”的提出,更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城市空间上定位城市的功能版块,能够更好地调配各要素,更好地打造城市特色,逐步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组团式生态园林城市。“北工”,城市北面主要发展工业为主,结合产城融合理念,以娄涟公路为轴线,串联娄底经开区、杉山组团、涟钢、娄星工业集中区,形成工业走廊,是“钢铁新城”主要承载地。“南商”主要以高铁站为核心的,打造集商务商贸、办公、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铁新城。加强新业态、新经济的培育,以高铁站综合枢纽为核心,全力打造娄底互联网特色小镇,建设万宝新区“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东游”利用仙女寨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资源,结合城市发展定位“秀美娄底,富厚钢谷。”,大力发展休闲文旅、教育产业,提高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吸引力。“西镇”,打造钢铁特色小镇。城市西部主要以工业区为主,是娄星工业集中区,是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钢铁新城”的主要区域。以涟钢为基础,娄星工业集中区为拓展区,全力打造钢铁特色小镇,发展钢铁深加工产品。“中城”是主要的生活居住区,主要指老城区区域,提质改造,不断提高居住、购物环境水平,保留城市发展足迹。

(四)南造“城市之心”,东修“城市休闲客厅”,中塑“城市景观绿轴”,三管齐下,壮大城市格局,提升娄底气质。

娄底城市功能缺一个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方,缺株洲的“栗雨湖”,缺湘潭的“九华文化公园”,缺长沙的“岳麓山”,但仙女寨就是娄底的“岳麓山”,市委市政府前面有条件打造娄底更好的“城市之心”。利用目前红卫坝将其抬高1-2米高度,在龙泉花园南面区域形成一个亩左右水面的湖,取名为仙女湖,与仙女寨呼应;将孙水河仙女湖至仙女寨段进行提质改造,美化两岸沿河景观;建设孙水公园对岸的鸭婆山城市公园,将“山、水、带、园、城”融为一体,考虑整体打造景区,体现城市“山水相融、宜居宜业”的形象,整体上形成孙水公园、仙女湖、风光带、鸭婆山城市公园、城区相互融合的娄底的“梅溪湖”格局,周边辅建公共文化设施,带动整个万宝新区的发展和地块价值的提升,成为娄底的“城市之心”,大大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

东修“城市休闲客厅”。仙女寨就是娄底的“岳麓山”,我们在进行保护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度地利用与开发,适度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仙女寨是城市边缘最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天然的“城市休闲客厅”,是城市“山、水、城”相融的最好体现。娄底打造山水城市,体现宜居宜业,重点也在东部的仙女寨区域,激活娄底城区旅游版块,在仙女寨区域植入文旅产业,先修路再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人进了,人气才旺,人聚则财聚,财聚则城活。未来城市产业转型中,大力进行娄底城市环境的打造非常重要,城市环境好来了,品位有了,才能吸引人、留住人。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表面看是工业经济的竞争,其实质是城市“软实力”的竞争,是城市环境的竞争。

中塑“城市绿道”。利用已经废弃的娄邵铁路,打造贯穿城区自北向南,从老城区到新城区的“城市景观轴线”,串联起整个城市空间版块。娄邵铁路,它是娄底工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城市记忆的一个片段,是娄底城市建设发展足迹上一个最深的脚印,记载着城市的历史,承载着曾经城市的繁华。我们将它的功能由过去的“交通功能”转换为现在的“休闲功能”,将他作为一条通北达南的休闲步道、景观廊道、商务通道。整合沿线用地,以铁路为轴,两侧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商业铺店,让她自然融合在城市整体风格中。其次,保留轨道,作景观廊道中的一条观光小火车,车头与车身采用年娄邵铁路通车时模样,让历史永远定格在那一刻。轨道观光列车成为绿道中的一道风景,是绿道内部的一种交通方式,剥离于城市交通系统外,不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缝合,沿铁路线平行规划慢行系统步道,沿步道布置休闲设施、小品、雕塑、艺术创造,让沿线充满活力。

(五)完善城市功能,确定城建方针“疏老城,建新城”。

近几年来,娄底城区交通越来越堵,老城区也越来越挤,这与城市发展有关,也与城市建设的思路有一定关系。娄底城市建设尤其是房地产喜欢往老城区挤,小地块开发,单位院落式拆迁,高容积率建设,结果导致城区越来越挤,环境没有太多改观,反而在交通环境上进一步恶化;其次,娄底的市级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也都在老城区,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拥堵;再次,老城区路网密度不合理,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尤其是支路网密度严重偏低,毛细血管不发达。

未来,娄底城区可以采用“疏老城、建新城”作为娄底加快城市建设的总方针、总要求。老城区禁止小块拆迁开发,禁止高强度开发,要以片区开发为主,完善老城区配套,改善老城区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足迹。尤其是要加快老城区路网微循环的建设和拉通,加大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通过联通外循环、打通内循环、畅通微循环,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围绕“降低人口密度、降低建筑密度,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等核心指标,全面、系统、有序地推进老城疏解工作;把老城区的提升与新区或新城的建设进一步联动起来,逐步将老城区优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疏散出来,实现在城区均衡配置,在“疏老建新”中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娄底必将成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六)以“教育产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万宝新区建设。

万宝新区作为城市对外的窗口,城市建设的好坏关系着娄底的形象与品位,也藏着娄底对未来的抱负。作为片区开发而言,重要的就是产业支撑,而产业选择更多的应从城市功能出发。娄底城市产业而言,一直在工业领域发力,但在城市公共领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比较欠缺,更由于交通的方便,高铁网络的形成,长沙“虹吸”效应非常明显,很难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教育产业带动一个地方的开发,各城市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硅谷”、深圳大学城、长沙梅溪湖模式。高铁集区位、交通、环境于一身,非常有条件和能力在高铁新城打造教育科技产业园,作为新城的一个产业发展引擎,带动新城发展。采取“先配套后发展,先环境后开发,先筑巢后引凤”的思维模式。以现有娄底一中的基础,联合国内名校办学,打造成全国一流中学、品牌中学,强化教育产业,打造高品质示范性国际化小学、初中、高中。

同时,考虑未来城市“钢铁新城”的战略,也着眼于未来城市精品钢材产业链的延伸,开发区薄板深加工产业园的建成,娄星工业集中区钢铁特色小镇的打造,娄底需要大量的钢铁行业的技术人才,国内城市也同样需要这样的技术人才。在国家“中国制造”的规划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工匠”,也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因此,我们可以整合娄底现今零散弱小的职业学校,筹备“湖南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院校,逐步打好基础,改变娄底教育薄弱现状,在高铁新城茶园区域打造教育科技产业园,以带动新城发展。未来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整体搬迁,将其搬迁至教育科技产业园,做大做强本科大学。教育产业带动一系列的产业繁荣,教育培训、房地产、商业、旅游等等。这个教育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就是未来高铁新城开发的引爆点,它的启动,必将带来周边地产的开发和提质,带来城市品质的提升。

(七)以“文化展览中心”建设为亮点,拓展城市开敞空间,展示开放姿态,打造城市新名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是撑起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是城市最好的形象资源,大凡出彩的城市,重点都落在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上,万宝新区的建设始终缺乏这样的一个公共空间。娄底城市的老城区不比兄弟城市差,差距在于新区的建设,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目前,娄底缺的文化设施有展览馆、规划馆、科技馆、纪念馆、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每年的“湘博会”应缺展览馆而不得不在室外临时搭棚举行,我们的高铁新城也缺乏这样一组公共文化建筑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城市的品质。我们完全可以将其集聚在一起,在万宝新区统一打造“文化展览艺术中心”,打造城市“新的名片”,进一步推动新区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八)以“娄底方特乐园”为引擎,激活仙女寨区域旅游版块。

城区仙女寨区域有着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也是娄底“秀美娄底,富厚钢谷”的主要承载地。在娄底区域性城市定位中,城市功能还缺乏这样一个湘中区域性的大型文旅项目,在休闲社会的今天,旅游版块越来越强,旅游市场越来越大。湘中区域益阳、娄底、邵阳千万的人口完全容得下一个大型公共娱乐设施,城市“东进”除了基础设施的东进,更是靠项目带动的“东进”,而大型娱乐项目正是激活仙女寨旅游版块,壮大娄底区域辐射能力的最好抓手,以“娄底方特乐园”为龙头,推进城市“东进”步伐,提升城市“宜居宜业”能力,增强城市吸引力。

(九)争取开放口岸,助推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平台,财税改革,消费税全部交给地方,这给旅游消费城市带来极大利好,城市环境的营造和品位的提升刻不容缓,娄底对外贸易相对较强,业务较多,可以向上大力争取设立娄底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甚至还可以考虑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进口水果和药品口岸等平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形象。

(十)集聚特色街区,提升购物环境。

在努力建成“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的城市”的同时,我们可以规划建设几条特色街区,有效浓缩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化,展现城市产品,提升城市的宜居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城市魅力。诸如打造“特色小吃一条街”、“土特产一条街”、“古玩文化艺术一条街”、“夜市一条街”、“欧陆风情街”等等,提升商业集聚度,激活夜市经济,打造特色娄底,诱惑娄底。

三、做好“魅力娄底”文章

做魅力城市目的还是为了留住人、吸引人,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集聚城市力量,引领城市发展。

(一)培育城市个性

培育城市个性,根本上是打造特色城市、有吸引力的城市,城市个性也是城市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城市个性的多元发展,才能形成城市内涵的丰富性和巨大潜能。

娄底城市个性应首先体现“刚性”,既有湘军勇猛的“刚性”,也有钢铁城市本身具有的“刚性”,坚强的性格,刚强的个性;其次,娄底城市还应体现一种健康阳光自信的个性,产业发展兴旺,城市环境友好宜居,市民安居乐业;再次,城市个性要多元发展,既满足城市市民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为城市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娄底建市时间较晚,城市形象应当是一种青春感、现代感,因此,城市的建筑风格更多应体现现代风格,建筑色彩宜采用明快、淡雅、暖色调。

(二)增强城市动力

城市发展动力是一座城市得以繁荣的根本。中心城区增加城市动力应以城市规划为统领,努力构筑发展平台,按照“一核一区四组团”的总体框架,实行组团式发展。通过“疏老城、建新城”的城建方针,特别是要以“产城融合”理念,加快推进市经开区、娄星工业集中区、万宝新区三大平台建设,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使之成为城市新动力的支撑。做大做强做优钢铁产业集群,向亿目标发展,做好钢铁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由粗钢向精钢发展。市开发区主要发展汽车板、电工钢等“高、大、上”精钢产品,娄星工业集中区以发展变压器、电瓶、冰箱、电视等“小而精”精钢产品,互为补充,错位发展。

(三)提高城市气质

城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经济硬实力的支撑,更来自于充满底蕴的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强化自然基础,保护中心城区良好的“山、水、城、林”相融的城市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重点打造“一湖一园一心一绿道”。打造仙女湖,建设仙女寨“休闲客厅”,培育体育中心城市夜市消费中心,以废弃铁路为基础,打造自北向南贯穿城市的“休闲绿道”。其次,提升发展质量,以“钢铁新城”为目标,不断拓展精钢领域,在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再次,要改善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区生活品质,注重建筑形态和风格塑造。第四,丰富文化内涵,打造“山水宜居”的特色城市,集聚娄底城市区域民俗文化特色,充分展示城市文化气质,塑造城市精神,使刚强、开放、包容、富厚融入娄底城市发展的血脉。

娄底中心城区的发展,从宏观到微观,从生产领域到生活领域,是一个系统和长期工程。近期主要从区域性城市的角度主抓几个大的项目,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吸引力,壮大城市格局。远期要咬定目标、量化分解、狠抓落实。以作风的大转变、效能的大提升、环境的大优化,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后发赶超,让娄底以崭新的形象成为湘中区域城市的领头雁。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多包涵)

年12月20日

规划村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wh/161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