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市 > 娄底市文化 > ldquo钢铁rdquo是这样炼
当前位置: 娄底市 > 娄底市文化 > ldquo钢铁rdquo是这样炼
“涟钢中学”这四个字,在一代代娄底教育人心中,演绎了许许多多的精彩与传奇,由于她的经历总是与涟钢的兴衰际遇相伴,因此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她曾经是娄底生源最好、条件最好、师资最强、环境最优、中考和高考升学率最高的中学之一,她的存在,吸纳着来自四面八方同行的羡慕嫉妒恨。
但不可回避的是,曾有一个时期,特别是转地方办学后,她也伴随着涟钢经济的低迷而步入发展的缓慢期,这个曾经辉煌的时代宠儿,也深深感受到兄弟学校后发赶超的压力。
如今,一个甲子悄悄过去了,这个在涟钢一第炉钢水流出一年后诞生的中学,机遇与挑战并存,生机与压力同在。
在涟钢中学一个甲子的时间节点上,我来到了这所曾经风光无限,而今仍然魅力四射的学校,参观、交流、座谈、采访,试图回眸她走过的历程,探询她前进的方向。
钢水流出来的中学
年5月21日,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在广州市接见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时说:“湖南要自已办点钢铁,不能光靠中央调拨。”当时湖南钢铁工业相当落后,仅有少量土法炼铁工业,没有炼钢和轧钢,年产生铁仅一万余吨,钢铁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湖南工农业发展的瓶颈。湖南钢铁工业的窘况也让共和国领袖们牵挂,刘少奇、陶铸、谭振林、罗瑞卿、黄克诚等对家乡的发展也是一往情深。
毛主席希望家乡第一个钢厂年产钢铁20万吨,可当时的湖南只能拿出万元的建设资金,情系桑梓的原中央军委秘书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主动打电话给当时的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从总后借了万元。同时,由上海拨给湖南价值万元的设备,湖南用以后生产的生铁作价偿还。
在涟钢有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涟钢是吃‘猪肠子’长大的”。“猪肠子”是第一代涟钢人对南瓜藤的昵称,当时2万多名建设者只能住工棚,甚至农村的“牛栏”、“猪圈”,(吃的是腌菜、南瓜藤、空心菜)。
年9月17日,涟钢的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从此,“涟钢”这个响亮的名字便成了湖南人的骄傲。
企业发展,教育先行,涟钢人重生产,更重教育。年,涟钢建厂的当年,涟钢的普通教育就开始了。年10月1日,在位于涟钢河西的一个叫做黑流头的山坡上,“涟源钢铁厂职工子弟学校”诞生了,建校的第二年,年,学校就开始招办初中。这便是“涟钢中学”的雏形。
由于种种原因,建校后的头几年,学校发展较慢。今年88岁的张涤源老师当时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兼初中的语文教师,她清楚地记得,这个戴帽子的“涟钢中学”(因与小学合办,故如此称)最初只招了十多个学生,但办学过程中,陆续从外地转来一些学生,毕业时学生人数达到三十多名。
十年后的年,学校搬迁至河东花庙冲老桔园(现月琴山公园)东南坡,并开始办高中,更名为“涟钢五七中学”。年,新校址被选定在涟钢老汽车队西北面的荒山地,并正式定名为“涟钢中学”。
今年83岁的皮定国是更名后的“涟钢中学”第一任校长。他清楚地记得,年他刚刚上任时,是他为学校选的址,学校的现址当时是一个山头,田径场是一个巨大的坑。这里被规划为学校的办学地址后,由于学先修围墙,一些人认为学校“圈”的地太大,很不理解。皮定国做了很多工作,还亲自安放雷管、炸药,把山包炸平。先建一栋三层楼的房子,边办学边建校。教学楼逐渐增多了,巨坑被改造成了田径场。高中教师不够,从工人中选,先送到长沙进修,后来在校办了两个教师函授班,初步解决了师资问题。
崛起的钢城名校
年下期,新校址在涟钢老汽车队西北面正式建成,涟钢中学初中、高中全部搬迁至现址办学。年4月,涟钢撤销教育办,成立涟钢中学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学既是初、高中的办学实体,又是涟钢普通教育的管理机构。从这时起,涟钢的普通教育发展较快,到年,仅中学就有35个教学班,学生近人;到80年代末期,中学的办学规模已达到64个教学班,学生0余人;教职工也由人增加到余人。后来,涟钢的中小学曾几度分合,直至学校划归地方政府管理之前,中小学才正式剥离。
80年代末期,涟钢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仅初中毕业的班级就多达14个,学生达余人,而当时高中的规模只能招收5—6个班,招收的初中毕业生不到人,除一部分人上涟钢技校外,每年还有余名初中毕业的学生不能继续就学,而这些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不能上学,只能呆在家里或流向社会,不仅影响部分家长的工作,还给社会造成压力。为使初中毕业生逐年合理分流,以解决不能升入高中或技校的职工子弟的升学就读问题,年9月,学校在中学本部抽出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组建职业高中,由中学归口管理,对外称为“涟钢职业高级中学”,对内称为“涟钢中学职业高中部”,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招生等工作相对独立,学校派一名副校长分管,当年开办了园林绿化、烹饪、物理化学分析和工艺美术等4个专业,年2月,为缓解中学的办学压力,职业高中整体从中学分出,成建制划归并迁至涟钢职工大学。
从80年代末开始,学校全面推行教学目标管理,将初、高中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思想道德品质合格率及体育达标率的目标计划,下达到初、高中两部,再由两部分解到各年级贯彻执行,同时制定了多项检查、考核、评比和奖励的办法,以确保目标计划的落实。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研究也逐步深化,并获得显著成果,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提高;学校还花重金组织教师赴全国各地名校学习观摩,或参加有关高考研讨活动,及时获取和交流高考信息,并与本市几所重点中学经常开展教学教研联谊活动,定期组织联考,使得学校的会考、高考成绩快速提升:十余年间,初中毕业会考的巩固率、合格率和优秀率由娄底市的中等水平逐步跃升为领先水平;高中的办学质量更是节节攀升,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质量进入娄底地区先进学校的行列,并被列入全省“强学校”,学校曾连续7年被评为娄底地区“十强校”,综合排名多次被评为娄底城区的第一名。
1年3月,因初中生源增加较大,学校将初中部分为“初中一部”和“初中二部”;2年6月,撤销初中两部,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在初中内部开办了“星光外国语实验学校”,从开办到结束,六年中共招收四届学生,23个班级,培养了1多名优秀初中毕业生,星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钢城,名扬湘中。
曾小奇老师是涟钢中学成长的有力见证者,她出生于年,比涟钢中学的出生只晚一年。她家五姐妹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涟钢中学读的(涟钢的小学归中学管),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和一份特殊的感情。那时候的涟钢中学只有涟钢子弟才有资格进,所以进到这所学校读书就有一种荣耀感和自豪感。恢复高考制度时,参加高考的都是社会考生。当时一个班上挤进来一百多社会考生听课。年第一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曾小奇是唯一一个应届生考上大学的,她是涟钢中学培养的第一个大学生。而她妹妹八一届毕业生,一个班就考上了26年大学生,上线率居娄底地区第一。她妹妹涟钢中学毕业时,一个班就有三人考上了北大、清华。而且他们在北大、清华发展得很好,北大、清华的老师特别认可涟钢中学生源的良好素质,每年高考成绩出来时,都要到涟钢中学来争取生源。那是涟钢中学最为辉煌的时候。
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涟钢对中层以上干部实行年薪制,涟钢的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于是,他们纷纷把子女送到长沙的四大名校。加之当时个别涟钢的领导不重视教育,而周边的民办学校纷起,争夺优质生源,而且民办学校可以办重点班,分层次教学。而涟钢中学是公立学校,只能办平行班。一部分家长便纷纷把子弟送到私立学校就读。全市其它名校也不惜花大本钱到涟钢中学争抢优质生源。有一年,学校本来录取了个分数在娄底城区前0名的考生,但由于不能办重点班,开学时又“跑”掉了90多个。“优质”生源的数量跌到了最低谷。6年,涟钢中学交地方政府管理,并更名为“娄底市第五中学”,涟钢开始对中学“断奶”……种种原因,使涟钢中学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阻碍,学校在各种压力下负重前行。
钢毅的精神在这里传承
艰难中前行的涟钢中学有一种钢铁般的精神力量,他们不怕输、不服输,以顽强的毅力、仁爱的精神、博大的爱的力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代代涟钢中学人演绎着爱和教育的传奇。可歌可泣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发生着,他们用爱的力量催动着一茬茬学生茁壮成长,走向充满希望的远方,放飞青春和理想。如果作全面的采访,感人的故事完全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限于篇幅,笔者根据学校的安排,只对本届初三年级主任和高三年级主任进行了采访,撷取了其中一部分故事。管中窥豹,从中可见涟钢中学奋斗精神之一斑。
谢伟民,这位6年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的高材生,毕业之后便被分配到涟钢中学。看上去一个文文弱弱的女子,她天使般的眼睛总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很多“差生”被她点石成金成了优等生。刘某奇,因打架右手骨折,被父母送到某文武学校,可他不到一个月翻墙逃出。他被送到谢伟民老师班上后,谢老师并没有“怕”他或疏远他,而是寻找他身上的优点。发现他喜欢画画,便让他出黑板报,他眼睛一亮,放出受到正视的光芒。黑板报出好后,谢老师鼓励他,说他有天赋,今后考美院肯定有前途,并且打电话给他的父母一起鼓励。他的父母因他好打架伤透了心,曾一度想要放弃,以前只要老师打电话,父亲来校后见到儿子就是一个耳光。接到谢老师的电话,父亲心中燃起希望之火。谢老师有意识地上下学与他同路,边走边谈心。见他英语不好,又喜欢看日语电视,便鼓励他外语就学日语,考小语种容易过关。刘某奇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今年中考,考上了涟钢中学的高中,他的父母很是感激。毕业的那天,刘某奇也久久待在谢老师的办公室,默默无语地站了很久,心中对谢老师充满了感激和留恋。黄某是一个多动症患者,在小学的时候,一分钟也坐不了。进了谢老师的班,他一点也没有变。但谢老师没有对他另眼相看,她相信每一个身上都有闪光点。他发现他卫生搞得特别干净,动手能力特别强,谢老师于是经常表扬他。黄某因受到表扬和正视,心态变得静了下来。谢老师便尝试着让他坐下来。黄某便从一次坐五分钟、十分钟,到可以坐到二十多分钟。黄某家住恩口,中午不能回家,便借谢老师的手机打电话给家里。谢老师鼓励他:“我的手机是免费不限量套餐,你尽管打。”每一次接触,谢老师都鼓励他。谢老师发现,这个孩子非常善良,总是一个人悄悄地把卫生搞干净了。特别是卫生桶,很多同学都不愿意搞,但黄某每次争着去搞,搞得干干净净。去年的端午节,黄某一大早来到谢老师楼下,喊谢老师下来。谢老师很忙,早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心想他一大早来有什么事呢?便问他什么事。原来,黄某见谢老师早晨总是空着肚子来校,特意让妈妈包了粽子送来。谢老师心里一热。初三的时候,黄某主动要求坐到最后,说怕影响其他同学。谢老师见他非常真诚,便答应了他。今年中考,黄某虽然只考了多分,无缘普通高中。但涟钢技校的一个老师见到黄某后,很是喜欢,说:“你就做我的关门弟子吧”。现在,黄某在校表现很好,他的父母也非常欣慰。学生每天交的家校联系本,谢老师每天都要根据学生当天的表现,写一句鼓励的话。这成了滋润学生心田的最好营养。很多学生家长把谢老师的留言拍照发朋友圈,很多人看了后深受感动。每天对每个学生都有新的了解和认知,这是多么不易,这要花多少时间啊!没有对学生全部的爱,怎能做到这样?三年前的六月二十九日,谢老师生下了第二胎,当时她正教初三,产前没有休过一天产假。产后本可以休产假,但为了学生,九月一开学,谢老师继续带班。谢老师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只要进了他的班级,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她都会公平公正地对待。谢老师的老公有一次开玩笑说:“你给家长打电话半小时一小时想打就打,我打你的电话则要选择时刻,上课不能打、改作业不能打、跟学生谈话不能打、跟家长聊天不能打,好不容易打过来通了,你总是说什么事快点,很快就把电话挂了。看来你不是嫁给了我,而是嫁给了涟钢中学。”
这样一心一意为了学生的明天而忘我奋斗的老师,谢伟民并非个例。这涟钢中学,团结、奋进、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创造奇迹,整个教师团队都浸润着这种精神,大家劲往一处使,脑往一处想,感人的事迹层出不穷。
伍歆,医院住院时,由于医生的原因出了医疗事故,他的双腿严重受损,路都走不稳。连烧伤科的医生都说:“你可以不结帐,医院待着,等鉴定结论下来,医院会给你赔偿的。”如此大的医疗事故,赔个几万十几万是完全可能的。但伍歆老师想到的是他的学生,当时他正在教初三,学生面临升高中考试。他毅然自掏腰包结帐出院。亲友们都十分惊讶,他说“学生的前途耽误不起!”为了学生的前途,放弃巨额医疗赔偿,这是一种怎样的爱?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聂桂平老师,身患糖尿病,坚持在教学一线,好不容易到了高考期间,他也好不容易将自己的血糖调到一个适合做手术的浓度。要知道,要调到这个浓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而约到湘雅的医生做手术,也非易事。但临到考试前,学校通知,中考、高考期间照常上课。年级组长知道聂桂平老师的情况,主动说“聂老师,你的手术不能耽误,你的课我们来给你代吧!”可聂老师平静地说:“手术就推到暑假吧!”为了不耽误手术,他毫不犹犹豫地耽误了自己的手术。直到现在,聂桂平老师也没有时间去做手术。
曾小奇老师,明年八月就要退休了。她一身的病,但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校,从不晚到。她每天的作业要改两次,一次是自己改,一次是当着学生的面改。学生做错的作业,她要一个一个题目当面教学生改正。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她却从没有想过。她在众姐妹中,对母亲感情最深,可是母亲去世的那天,她没有号淘大哭,她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先打电话让一个学生把试卷拿去分发给学生,交待学生做。她的学生养成了很自觉的习惯,而且曾老师在家里装了监控,可以看到教室的一切情况。把班上的事安排好后,她才与姐妹们一起处理母亲的后事。曾老师认真带徒,她每天坐在教室后面听徒弟杨宁老师的课,包括班会。而杨宁老师也每天听曾老师的课,下课之后,两师徒相互切磋,相互讨论。这样的带徒,进行了整整一年,被传为佳话。
赵再春老师,五十多岁了,网络教学显然不是他的强项。今年疫情期间,他本来在家里带孙子。学校要上网课了,年级组长对他说:“赵老师,网络教学你可能不太熟,我们帮你把班带了吧!”赵老师说:“我们老头子了,反正没什么事的,还是我自己教吧。”于是,他把孙子交给儿子,来到学校,天天向计算机老师请教技术问题,硬是自己把班上的网络教学搞得井然有序、有效。
吴艳华老师从不怕给自己添麻烦,当她知道年级排班时排不下,少了老师时,她主动说:“我多带两个班嘛!”一个外校学生要求转来就读,家长在找班主任联系接收,吴老师说:“就放到我班吧!”家长十分感谢!
唐仕敏老师是8年通过公开招考来到涟钢中学的,他来的时候,正是校园丹桂飘香的季节,这让他感到亲切而美好!如今,在这个温暖而亲切的大家庭里,一干就是十二年。这期间,他也有“另谋高就”的机会,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过,尽管他的妻子就在娄底城区的一所名校,他也没想去“靠拢”过,因为他热爱涟钢中学这片热土,热爱这所精致而洁净的学校,热爱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年起,他一直担任班主任,他培养学生的故事,几天也讲不完。刘逸,刚进班时英语只有40多分,今年高考英语得了分。邵鹏,参加清华大学的美术校考,成绩全国排名第三。但他当进校时英语只有44分。而清华美院的英语最低要求是75分。在这短短三个月里,一个拼命教,一个使劲学,高考时英语得了98分。如愿进了清华,如今在俄罗斯留学。吴雅涵,专业联考成绩不理想,校考又一所都没过,失望灰心,不想学文化了。唐老师及时做思想工作,说只要文化考好了,就还有机会。结果,如愿考上了临沂大学。唐雯,成绩一直不错,可是有一天晚自习突然不见了。唐老师找到后问她为什么,她说高中快毕业了,就想跷节课玩玩。唐老师没有批评她,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她再也没有跷。如今,大学即将毕业的她告诉老师一个好消息:她成为学校唯一推荐的免试入学研究生。
黄成寿、周红来夫妇俩都在学校教书,黄成寿是小小班的班主任,每天晚上义务辅导,小小班的同学下晚自习很晚,他是学校灯光的守望者,每天,他要等到所有的灯光熄灭之后才回家休息。
胡惠,两个小孩都在幼儿园,父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老公又在外地。年级主任担心她负担太重,就说:如果吃不消,你就把班主任辞掉吧!可胡老师说,不当班主任,就像夫妻结了婚不生小孩,总觉得少了什么。坚持当好班主任。
艾芳珍,身体不太好,甲亢严重,五十多岁年纪,儿子是名牌大学毕业,可谓别无所求。当年级主任请他继续担任小小班的英语时,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曾小奇老师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几次主题班会。历史老师不太喜欢与学生”吵吵闹闹”,表示不去,被热情的同学“强拉”到现场。班会上,学生走到历史老师跟前,满怀感恩地说:“老师,你的作业虽然不多,但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开启我们智慧的门,在你的“导游”下,历史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你是最棒的!”之后,学生深情地拥抱他。历史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生物老师张四槐,辅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竞赛,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湖南省党代表,建立了娄底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
涟钢中学,洋溢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一种忘我为校的精神,一种无怨无悔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在涟钢中学这片热土上形成了良好的奋发向上、相互激励良好的氛围。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蕴含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成就着涟钢中学的传奇。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谢伟民老师班上有一个叫刘凯璐的,进班时在全年级多人中排到多名。他打算初中毕业后读职高。谢老师发现这孩子特别勤奋,便指定一名成绩好的同学一对一地帮助他,自己也经常给他课外辅导。刘凯璐果然不负所望,进步很快,从名进步到多名、50名,最后进到前5名。初中毕业时,他本来考上了长沙四大名校,但他对涟钢中学的感情很深,留在涟钢中学读高中。今年高考,他考出了多分的好成绩。
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
张依然,年进涟钢中学读高中时,档分分,裸分分,排名15名,三年后年高考,他考出了分的好成绩,全市文科第二名;肖娜莉,年中考时3.5分,排名名,年高考分,名列全市理科第8名。
……
将“生铁”冶炼成熟钢是涟钢中学的一大特色。
涟钢中学年招生时,0分以上只有5人。年娄底中考0分以上为人,年年高考全市分以上为人左右,基本就是2:1的比例。按照这个比例,涟钢中学在年高考时,分以上2人至3人就算是正常成绩。而事实上是,三年后,即年高考,涟钢中学分以上却达到了13人。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
60年来,涟钢中学桃李芬芬、人才辈出。60年来,一共有名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昔日钢中学子,今日祖国栋梁。
朱志伟,涟钢中学高59班毕业,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洪全,涟钢中学高83班毕业,现为复旦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
李秋田,涟钢中学高5班毕业,现为新加坡囯立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建新,男,涟钢中学初53班毕业,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刘珂,男,涟钢中学初班、高78班毕业,现任A股主板上市公司新潮能源董事长兼总经理,年度获得美国《休斯顿商业周刊》“发展最快的美国中型公司50强TOP3”及“美国公司最佳雇主”奖。
高赞,涟钢中学初班、高92班毕业,现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运动科学搏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运动科学终身教授。
廖勇,涟钢中学高84班毕业,现为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歌剧院艺术总监,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谢亮,涟钢中学高87班毕业,中科院搏士、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和啥佛大学做搏士后、强生上海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现为全球最大医药公司—辉瑞中国研发有限公司总监。
李建国,涟钢中学初12班、高2班毕业,先后任世界强华荾涟钢集团总经理、华菱集团公司总经理。
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涟钢中学的学子有43位考上北大清华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现任校长肖细宏曾担任过省级示范中学新化一中的党委书记、新化三中的校长。三年前,他从涟钢中学党委书记的任上接过校长的接力棒。
全校学生在校长肖细宏、党委书记李兴江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建设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领导团队目标要求:团结协作、高效务实、责任担当、公正廉洁;教师团队目标要求:爱生进取、敬业协作、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校训:励志、尚德、弘学、健体;教风:敬业、修艺、崇美、创新;学风:勤奋、博览、广智、进取。学校弘扬“励志、善德、弘学、健体”的校训,办负责任有担当的学校,当负责任、有担当的老师、做负责任、有担当的学生,以责任、担当为核心文化,以“引领、服务、沟通、激励”为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秉着爱与尊重的理念育人,为学生的未来和幸福人生奠基。培养有強健体魄、完美人格、责任担当、有智能慧创新的现代中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十个一:①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②定期有一次自我总结反思。③各学科有一个纠错本。④掌握一项体育艺术技能。⑤每期阅读一本有益身心的课外书。⑥每月学唱一首歌、每天唱歌十分钟。⑦每天做一次眼保健操,做一次健身操,累积健身一小时。⑧让学生每周、寄宿生每月做一次家务劳动。⑨每周为集体和他人做一件好事。⑩记住父母的生日、节日给长辈送上一句祝福和问候。今日的涟钢中学,有班级73个,学生4人,教职工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8名。
校园内香樟葱茏,金桂婆娑;教学楼、多功能食堂、体艺馆、科教楼、图书馆、艺术楼、办公楼、学生公寓、环形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等一流的硬件设施,有校园网、直饮水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现代化办公系统等软件设施,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环境文化建设艺术先进单位、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颁发第五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涟钢中学六十年校庆之际,涟钢再一次斥巨资,全方位升级、扩展、再造中学,恢复涟钢中学校名。涟钢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袁杰伟原创难真金白银赞赏更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wh/1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