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一个大胆的设想
(一)
湖南邵阳的新化、隆回、新邵三县,数新化建县历史最久,为宋熙宁年间始建,而隆回、新邵建县历史较短,至今不过百年。其中隆回、新邵的部分疆域又均析自新化,因而三县地缘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是嫡亲的兄弟一点也不为过。
若再往更远的历史溯源,则会发现,三县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三国时期的高平县。
新化建县始自高平自不必说。清同治《新化县志》载:“新化县,禹贡职方为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楚地。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王国,后汉未置县,地属昭陵。吴孙皓宝鼎元年(),以零陵北部为昭陵郡,分昭陵置高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改高平为南高平,后复曰高平,距今治百里,隶昭陵。”因此历代“新化自高平”已是共识。
在今隆回县高平镇的侯田,有一座常福寺,始建于年,明显早于新化建县时间。据传年湖南转运副使蔡煜开梅山时,常福寺在促成新化的建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民间有“先有常福寺,后有新化县”的说法。
而在隆回、新邵两县的县志中,追古溯源,也都无一例外地会提到最早的建县为吴高平县。虽然两县各有武冈、邵阳等县地析入,但其根脉还是源自高平。尤其隆回县的“隆回”二字还是源于高平的九龙山。“隆回”者,“龙回”也。相传远古有一苍龙和八小龙盘居在九龙山下,一天九龙飞往东海,中途回望,却见峰峦叠嶂,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道回归,安营扎寨,润物造化,衍育众生,最终化作九座山峰。此便是“龙回”的由来,后来衍变为“隆回”。九龙山以九龙而得名,而隆回县由九龙回首而得名。
那么,三国时期的古高平县究竟疆域如何?包含哪些地区?查阅历史典籍似不可考。唯清代邹文苏专门对此作过一番研究,其在《高平考》中表示:“今新化县南百里,有九龙、灵真、长鄄、常福、金凤、太平、栗平、朴塘、石脚,凡十村,广五十余里,袤七十里,统名曰高平。吴高平县故址,即在石脚”。按这个说法,在今天的行政区划内,古高平应该是以隆回县高平镇为中心,辐射新化、隆回、新邵三县的交界区域,方圆达数十公里。具体包括今隆回县高平镇、罗洪镇全域及鸭田乡东南一部、荷田乡长鄄一部、岩口镇大观部分,新化县槎溪镇南区边陲,新邵县迎光乡全域及巨口铺镇西北的栗坪、文仙等村落。打开地图会发现,古时属三县地域中心的古高平地域,今天基本已经成为新邵、隆回、新化三县的边缘地带。
(二)
年开始,我利用几次节假日的机会,专程回到古高平地域做义务乡村调查,结果发现,这片文化上至今自成一体的土地不仅在地域上成为各县的边缘地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同样也已经逐步被严重边缘化。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道路交通为例,应该承认,近年来政府在偏远农村交通投入上力度还是很大的,通过政府出一部分,集体集一部分,民间再筹一部分,基本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工程,实现了道路硬化。然而由于对道路规划考虑不足及质量把关不严,一是农村节假日道路拥堵现象较以前更为严重,二是部分道路刚修不久便出现了路面破损严重的现象,一看就是豆腐渣工程,三是路政建设配套的安全工程没有抓上,古高平地域山路崎岖,弯道险道窄道众多,政府在安全精细化管理方面不足,四是道路规划上没有注重与实际结合。许多道路仅是在原有线路上进行硬化改善,没有结合农村场邑的特点规划新的线路提高通行效率;再比如垃圾处理配套建设的问题。目前垃圾围村已经成为公害。后来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基本没有起到作用,比如在一些村落都设置有垃圾池,但我在调查期间从来没有看到有专车运走,最后均由老百姓自行在垃圾池用火烧毁,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隆回县的高平镇专门辟出了垃圾填埋场,但处理方式简单,也对环境构成了二次污染。
二是缺乏对农村基本农田的保护,土地资源浪费极大。这些年,农村盖新房已成趋势。在笔记走访的几个乡,原本开阔的田野渐渐被一栋栋巨大的红砖瓦房所取代,这方面我可以深度怀疑是政府对耕地保护措施不力,许多本不能用来盖房的可耕地土地资源却在眼皮底下建起了楼房,盖起的楼房却又常年基本上没有人居住,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占地方”,而旧院闲置又没有得到复垦,关键还是没有人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一点在各乡镇的山区村落尤其普遍。另外土地部门在审批建房手续时基本是放任,而且毫无规划,导致建起的房子随意任性,毫无章法,也严重影响新农村的视觉效果。
三是水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生态问题。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较差,区域内河道基本被垃圾充满,而去年国家推行的河长制本来是治理河道污染的良方,但至少在我调查期间,乡镇一级政府还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更谈不上行动。又由于是三个县的交界处,对穿行不同县域的同一水系治理存在管理盲区。年新邵县在北京召开招商引资会议时,有人痛陈巨口铺镇某金矿给周边带来的严重污染,以及石马江迎光乡段的水污染问题,后来据说县里成立工作组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污染的源头却在上游隆回高平镇境内,最后又只能不了了之,边缘地带的负作用由此显露无疑。
四是干部力量投入严重不足。古高平地域属于各县最偏远的地段,是各县名副其实的“边疆”地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天的古高平地域无一不面临着投入不足、青黄不接等问题。首先是干部投入不足。据我了解,该区域内无论隆回还是新邵的那几个乡镇,一缺土生土长对当地有深入了解与深厚感情的本土干部;二缺能紧跟时代具有创新意识与实干精神的新型干部,无论教师还是公务员,要不就是守摊子争取不出事,要不就是早也盼晚也盼,只盼早一日调到县城或更好的地方,因此工作上几无动力与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的激情。我年底曾到隆回县委走访,当我问一位干部最近是否到过高平时,这位干部大言不惭地告诉我:“那破地方,两三年没去了。太远!谁去啊?”一方面县里的干部不愿意到偏远乡镇,另一方面这些边缘地带的基层干部却又素质上与时代要求有着极大的差距。年底前我曾想到隆回县岩口镇做农村调查顺便采风,有关方面还专给我介绍了镇里一位姓陈的书记接洽,不料开始是不接电话,后来终于打通后,我刚说明来意,对方二话不说就把电话给挂掉了,毫无礼貌与素质可言。
五是政府规划与政策投入不够。政府更多把重心放在县城及周边热点区域,造成对边缘地带事实上的冷落。比如新邵县近年来大抓了酿溪城区建设、坪上高铁新城建设,但这却是以牺牲巨口铺、迎光、下源等乡镇的发展速度为代价的,这样的后果就是加剧了县域内经济的不平衡,以至于一些前辈已经向县一级政府发出了“重视西部”的呼吁。隆回也是一样,对高平罗洪一带无论是政府规划还是政策力度上都无法做到与桃花坪、司门前等地一致。对罗洪镇望云山好不容易有了开发规划,却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所谓南方最大滑雪场建设,引起民间一片质疑,一旦成型,对当地的生态破坏与资源浪费后果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诚如《一位留守大学生的呼吁:救救偏远农村》中所言,政府对这些边远农村缺少有力的产业扶持与引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诸如农村空心化,传统民俗文化的失传以及信仰迷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看上去是当下中国农村的通病,但放在古高平地域却更为明显。举个最明显不过的例子,目前在古高平一带奢糜之风盛行,红白喜事互相攀比,非亲属上门喝酒不仅红包全退而且还要加不菲的回赠,往往弄得主家苦不堪言。多位“香海园随笔”的粉丝就曾在后台留言,强烈希望家乡要抵制这种风气;耕读传家的风气已经没落,只要能挣钱,大有英雄不问出处的意思。在外的人回家,第一句话不是问人好而是总试探地问发财了没有;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文物价值的古建筑或被拆毁或被破坏,一些历史古迹被无视被搁置。春节前我曾一个人独自驾车从岩口到大观,看见一座很具研究价值的蒋氏老宅毫无保护措施,而经历几百年风雨的惜字塔也依然孤寂地伫立在村人的稻田里任风雨侵蚀,连个基本的围栏都没有。
关于古高平地域各个乡镇的具体经济数据,一是限于时间二是限于渠道我没有了解,但可以想象,在各县的排名中自然也强不到哪里去。
以上的描述还不是边缘化的全部,有限的文字及粗浅的调查走访也未必能概括古高平地域的真实状况,指出边缘化的问题也并非是一味地指责政府,其背后必然有着地域特点、民众素质、自然条件与经济水平等多方因素的原因,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提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返哺家乡,寻求改变,推进发展。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像古高平这样的边缘地带又该如何发展呢?
(三)
就任何一个地方而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政策引导、人才引进等无非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法门,在此也就不再赘述。古高平地域要想发展,毫无疑问也需要这些法器。但古高平却还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其一,古高平地域涉及新邵、隆回、新化三县的边界区域,交通不便,行政上却还各自为政;其二,古高平又有着久远独特的文化积累与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上自成一体;其三,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人外出经商成规模化趋势,箱包产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力;其四,一方面农村空心化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致富后的人员返乡严重冲击本土文化中的信仰,相比其它地方而言,古高平地域群体性的信仰迷失更为明显,红白喜事上的奢糜之风就是明显的例子。
那么,结合家乡的地域特点,有没有一条捷径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呢?老实说,在成功之前,谁也不可能知道哪种方法才是最为正确的答案。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想结合我的乡村调查提出自己粗浅的思考。由于没有基层政府管理的经验,就权当阳春白雪,供人一笑罢。
我一直设想,虽然分属不同的县域,但古高平地域文化相同,情况类似,要想发展均衡,可否考虑打破县域的局限,效仿京津冀一体化的思路,从邵阳市一级政府的层面,推动古高平地域的各个乡镇一体化发展,同规划、同投入、同实施,打造具有古高平鲜明特色的文化经济区。假设以上的设想成立,则古高平地域内的这些边缘乡镇将迎来极大的施展空间。
首先,交通规划上,在目前域内没有高速规划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从S省道龙溪铺镇修筑一条经迎光、高平、罗洪再到S省道鸭田乡政府的省道连接线,通过省道直接连通娄怀高速,这样可以有限打破交通受限,大力提高区位优势。
其次,以复兴古高平文化为主体,打造三国古高平文化旅游区。抓好“一点”“两线”“三团”“四山”的旅游开发。“一点”即以隆回县高平镇小坳村古县场遗址为中心点,结合马落桥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挖掘与保护性开发,重建古高平县城,大兴古高平之风。“两线”一是指经新邵县迎光乡的顺水桥、迎官桥翻长沙坳再到隆回县高平镇的马落桥、堂下桥,这是三国建县以后的千年古官道与商道;二是指经新邵县巨口铺镇的草鞋铺、马路桥、迎光乡的顺水桥、车家桥穿山口里再到隆回县高平镇的观音桥、富延、颜公庙,直到西边的马鞍界,这是林则徐当年视察邵阳经历的线路,同样大有文章可做。“三团”是指以隆回县罗洪镇邹汉勋故居及邹式牌坊为代表的罗洪组团,以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的马非百故居及长鄄巡检司为代表的长鄄组团,以及以新邵县迎光乡迎光村周方故居及迎官桥为代表的迎光组团。“四山”则更为明显,即北面高凤山、西面望云山、南面九龙山、东面文仙山,每一座山都是古高平的宝贝,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久远的历史传奇,正好成为古高平东南西北四面的门户。
第三,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基地,与文化旅游开发相辅相成。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隆回高平侯田、新邵迎光顺水等村都有油菜花基地,新邵县迎光乡的迎光村还有了杨梅村基础,这当然是很好的尝试,但在各知名景区早就大做油菜花文章的今天,在古高平地域再推油菜花基地,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旅游特色上都显得个性化不够,因此必须结合古高平本地的特点形成新的诸如娃娃鱼、青蛙养殖基地、杨梅、蜜桔种植基地、竹器生产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还可充分利用箱包产业输出地的优势,打造箱包基地,吸引经商成功人士返乡发展。
第四,通过打造古高平文化旅游区,大兴复古之风,全面恢复古高平优良传统乡风民俗,以古为美,以古为优势,大作古字文字。结合古高平特点策划相关节庆活动,大力挖掘“师公文化”“渔猎文化”“竹器文化”“宗祠文化”,申报各种古高平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发展解决地位边缘化问题、经济边缘化问题以及风气退化问题。
……
以上的设想是不是感觉很像乌托邦,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没有关系,现在实现不了未必代表未来也不会实现,就像谁会想到古高平县现在会拆分成三个县所有呢。无论如何,这样的一个设想,代表着拳拳的爱乡之情罢,如果每一个出来的游子都能思考家乡发展的路径,并且能实实在在地深入家乡,踏实为家乡人民谋福祉,必是家乡之幸。
以上为年春节返乡之天真设想,供诸君体会,幼稚之处,还请诸君一笑带过。若是邵阳市相关领导百忙中能看到这篇文章,那我要说,拿走吧,不用谢!
欢迎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jt/1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