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委书记龚武生和市长易鹏飞多次进行了走访和专题调研
同时,湘中社区结合娄底的“三个创建”、“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网上献计献策等活动,开通了专门的栏目如“三个创建大家谈”征集网民对“三个创建”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在网上献计献策的活动中,共收到建议上百条,湘中社区成为广大网友发表建言和意见的重要平台
倾听民声 打造娄底的官方问政平台
为民服务 构建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新渠道
“我觉得湘中社区应该多组织些慈善公益活动,更加的贴近民生”网友“涟钢李双桥”首先发言,他谈到论坛要以关爱、分享、互助、交流为主题
娄底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后,娄底确立了“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建立幸福娄底”的总体目娄星区标湘中社区以“幸福娄底”为主题,组织网友在社区开展了经开区杯《晒晒我的幸福生活》有奖征文活动,网友从生活的细节入笔,从不同侧面,生动地折射娄底城市与百姓生活的变迁,通过寻常百姓家的生活质量的改变,反映娄底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网友通过网络晒出了生活在娄底的幸福日子
(2月18日下午,来自娄底各地的60名网友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娄底的网络问政及湘中社区的发展方向)
湘中社区开展的网络问政工作,拓宽了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助推了党委、政府的民主决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建设幸福娄底的进程
一年来,湘中社区网络问政这个新生事物沐浴着阳光雨露,在娄底2015娄底市教师招聘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构建起娄底民意通、娄底在线、网络问政等三大品牌栏目,为群众解决了大量民生热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娄底民主政治和健康网络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湘中社区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关注民生为己任,承担起“表达民意、汇聚民智、排解民忧”的网络问政平台,工作开展的不错”市委宣传部网络科科长童屹谈道,希望湘中社区在今后多多关注民生,平台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好……
去年4月27日,娄底市公安局娄星分局与娄底新闻网湘中社区联合打造的《警民e家》专栏正式启动,开创了娄底政府部门网络问政先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美华指出在湘中社区开通《警民e家》论坛是一个重要而且新颖的举措,她要求“警民e家娄底市天气预报一周”互动栏目要加强领导,精心策划,要积极主动发布信息,加大监督力度,对网上的监督和舆论及时回应,使群众更多地了解、理解、支持全市公安工作,以此展现娄底公安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融洽的警民关系
会上还表彰了湘中社区的年度优秀版主和经开区杯《晒晒我的幸福生活》有奖征文活动的获奖选手
娄底三中三小处于繁华的市中心,人流量非常大,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去年6月22日,本地论坛出现一条题为《给娄底新来市长易鹏飞的一封信,请马上顺应民心开通三中三小地下通道》的主题帖,引发网民的热议获知这一消息后,6月28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易鹏飞立即签署意见,同意在娄底三中、三小路段建设一个地下通道,并要求有关部门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在今年娄底市交通地图8月3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娄底三中、三小路段上学、放学时的交通拥堵问题如今,娄底三中三小的地下通道已开通,网民的意见受到及时且充分的重视,娄底的网络问政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好评
红网娄底站2月22日讯(分站记者 刘建安)2月18日下午,娄底新闻网的嘉宾访谈室,来自娄底各地的60名网友齐聚一堂,在湘中社区龙年新春版主会议上,共同商讨娄底的网络问政及社区的发展方向
教育问题一直是网络上的焦点,湘中社区不少网友反映了娄底城区的大班额问题去年12月20日,是新任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来娄底的第二个工作日一大早,他在有关市领导及部门负责人陪同下,深入五县市区调研,每到一地,都要详细了解当地教育发展情况,特别是城区中、小学校的大班额问题龚武生湖南娄底市地图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先后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一中、娄底一小视察,了解娄底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此后,娄底的主要市领导多次对湘中社区网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批示,相关职能部门均在湘中社区进行了公开答复,社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1年,湘中社区在成立之初,结合娄底两会,迅速开通了“民意直通车”栏目,就网民在论坛发表关于娄底建设的良好建议传递给表,其中部分建议得到了当时的市委书记林武和市长张硕辅的重视并作出批示,长期的积累和口碑传播让湘中社区成为“民意洼地”
网络问政不是作秀、不是“忽悠”,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惠民,是党委、政府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决娄底市娄星区房产局民困的新渠道娄底三中三小地下通道的开通、化解大班额问题,同样是娄底网络问政一件具标本意义的“网事”
如今,为化解大班额问题,娄底城南中学、吉星小学已经开工,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将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jt/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