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唐立勇)娄底的发展同娄底每一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娄底经济能够爬坡迈坎、逐步向好,那么家家户户怀揣希望奔小康的步伐就会加快;娄底经济如果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停滞不前,那么各行各业都将面临“寒冬”。
年,面对异常复杂艰难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顶住压力,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交出了一份令人颇感欣慰的“成绩单”。虽然这份“成绩单”还留有一些遗憾,但已超出了大家的意料,足以振奋人心,也增强了发展信心。
年,面对更加复杂艰难的经济形势,娄底能否继续顶住压力负重奋进?娄底经济能够爬多大的坡、过多大的坎?加速转型向哪个方向转?奋力赶超从哪些方面发力?这些问题一度让很多干部群众感到困惑,甚至让一些人感到悲观,这些问题也从未像现在一样如此强烈地牵动着每一位民众的心。
1月14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理性确定了今年的主要指标,务实提出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主要措施,恰如一场“及时雨”,洗净了人民眼前的“浮尘”,让娄底多万民众看清了努力的方向,认准了前行的大道。
1GDP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
会议提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1%以上。
“要想科学确定今年的主要指标,一定要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理念,既不能架着楼梯也摘不到,也决不能一伸手就摘下来,只有大家踮起脚、伸长手、蹦几蹦,正好把桃子摘下来,才是理想的目标。”在确定今年的主要指标之前,书记、市长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随后,市政府多次召集财税、金融、经济部门的同志开会研究,要求他们深入一线全面做好调查摸底,客观分析全市经济运行形势,务实、坦诚发表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又先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众人智慧,对主要指标的确定定下了基调。
专家认为,这个预期目标既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委的部署和要求,也充分考虑了娄底发展的实际,是理性务实的目标,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全力确保的目标。
要想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推动各项经济工作落地、生根、见效。市委、市政府准备部署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比项目规模、比项目进度、比项目质量的浓厚氛围,通过持之以恒地大抓项目,带动投资强势增长,促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要想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要从供需两端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而且要大胆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激发娄底经济发展的活力。
要想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在扎实苦干中认真把握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具体来说,要注重质量效益,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算好账,把经济支撑点、税收增长点算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上。要注重安全稳定,对民间融资后续处置、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的潜在风险,必须抓早、抓小、抓实,争取主动,把矛盾和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注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办好群众急需办的事,办好群众普遍受益的事,办好“雪中送炭”的事。
2抓好产业项目,壮大实体经济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内核,加速转型首先是产业转型。我们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定不移调结构,使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重振工业。娄底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立市,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工业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目前,我们重振工业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条:
一要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挖潜开荒”,促使“老树发新芽”。
具体来说,要支持涟钢、冷钢逆势突围,帮助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脱困发展。要立足打造“娄底制造”目标,积极对接“中国制造”和湖南省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湖南汽车产业配套基地、板材深加工产业基地和不锈钢产业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优化提升农机、应急制造和电子陶瓷三大特色产业,重点抓好薄板深加工产业园、精细电子陶瓷产业基地的开工建设,推进星泰汽车零配件制造产业园、三一配套产业园等续建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全年制造业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立足钢铁、有色、能源、建材、化工五大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升级”,促进“两化”融合,抓实一批技改项目,催生一批新的产业投资增长点,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达到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
二要致力于新兴产业的“培土施肥”,打造新的支撑点。
具体来说,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三迅汽车动力电池、星珂照明、晶盛光伏电站等新建工业项目投产,卫星导航车载终端平台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三泰新材轧辊扩建、文昌科技金属半固态成形生产线改扩建、精品电器智能电视生产线等续建项目进度,确保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
做优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做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特色、舞活龙头的思路,着眼提高农业效益,谋划推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在具体措施上,要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区建设,在娄底大道沿线布局建设2-3个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快桥头河农业综合产业园的建设。进一步做优以“三黑一菌”为代表的特色品牌,抓好新化县黑猪产业开发等续建项目。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推进县级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力争新增2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5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
做强三产。要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谋划和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
在具体措施上,要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重点推进湘中国际物流园、诚通现代物流园、五江商贸城等续建项目,高铁南站总部基地、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园等新建项目,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现代商业体系,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名品店,打造一批“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项目,引导消费,激活消费,把更多的消费留在娄底,并吸引外地人来娄底消费。围绕打造湖南中部地区健康与休闲旅游中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与健康产业,重点抓好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二期、曾国藩故里一期、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及中华蚩尤始祖文化园、梅山古镇保护与建设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快众一健康城、天门健康养生基地、青山养老健康城等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推进冷水江电商产业园发展,加快双峰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万宝新区电子商务集聚区等项目建设。
重视园区建设管理。园区的建设管理工作抓好了,它就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主阵地;抓不好,它就会成为解决干部级别待遇的“自留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理顺管理机制,实现“园区的事情园区办”、“办事审批不出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为园区加力,以工业地产开发促进园区标准厂房、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建设提质,着力抓好一批专业园区建设;在产业集聚上为园区加速,支持园区整合发展、连片开发、“飞地”经营。
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各省级以上园区至少要引进总投资过10亿元的产业项目2-3个,全市引进家创新创业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园区投资增长25%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3抓好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城乡发展
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谋划和推进一批项目,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梯度推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加快推进融城发展。要加强对外融入,推进城市“东进”,启动滨湖新城建设,重点抓实内环线、娄水大道、水府庙环库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强对内融合,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完成乡镇村合并调整。加快娄底大道建设步伐,推进新湘中城镇群建设。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要做好山水生态文章,把孙水、涟水治理好、保护好,把中心城区的“两河”流域打造成宜居宜业宜乐的两条“彩带”,保护好仙女寨生态公园。做好改造提质文章,推进大科、三板、廖家等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打通一批断头路、丁字路,抓好“两供两治”、“两房两棚”项目。做好信息化文章,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要重点推进冷水江城东生态城、涟源城东新区、双峰城北新区、新化北塔新区建设,着力增强县市城区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大镇、特色工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环境美镇。
加快推进交通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抓好安邵、娄衡、龙琅、娄益等高速、娄底火车西站货场等交通项目,抓好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利工程项目。
4抓好生态环保项目,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一批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美好家园。
加强城乡环境治理。要实施“天蓝、水清、地绿”工程,加快实施金竹山电厂和华润涟源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推进涟钢、冷钢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争取将锡矿山地区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努力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快城镇污水、污泥处理等项目建设。
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相关项目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要加快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三边”绿色通道建设,力争人工造林14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1%以上。
5抓好民生项目,增进百姓福祉
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持之以恒推进一批民生实事项目。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要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惠民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化解城区大班额相关项目,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和“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推进娄底职院资源整合与发展。医院、专科医院和乡村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社会事业方面。要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推进人口网格化管理,深入实施青少年健康发展试点。探索实施五险统一征缴,强化社保扩面征缴,提高各项保险待遇。
精准扶贫方面。要以新化、涟源、双峰等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创新金融扶贫、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文化生态旅游、种养加工等项目,确保完成脱贫的序时进度。
6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面对发展的新常态,一贯死守老办法,任凭老经验,就没有出路,更没有退路。我们既要落实好中央、省委的各项改革举措,把该改的坚决改到位,不拖后腿,不落步子,也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打破各种不合时宜的“惯例”,扫除发展的障碍,以理念领先带动发展领先,以思想转型引领经济转型。
推动供需两端结构性改革。自从娄底迎来高铁后,不仅没有发展高铁经济,反而很多民众都舍近求远,跑到长沙、株洲等地去消费,究其原因,主要是娄底的产品质不如人。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变化,不断满足个性化、差别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年12月,我市已经连续19个月存款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消费需求导向,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重点抓好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和信息、汽车、住房、绿色等消费。
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要在全面抓好各项具体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的同时,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措施。比如地方金融这一块,是我们的短板、瓶颈。今年,要在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发展本地特色金融、强化政银企对接、防范金融风险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创投、城投、兴娄担保等市县融资平台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娄底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在确保金融安全、构建金融诚信体系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机构来娄设立分支机构,完成新化县和冷水江市设立村镇银行。行政管理体制这一块,还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明确了困境突围的方向,绘就了务实可行的路径,吹响了干事创业的号角。只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确保“十三五”实现“开门红”。
编辑
邹武雄
推广展示
觉得不错点个ZAN~
夏季巴中人人爱用的花露水竟让4岁孩子身夏季常州人人爱用的花露水竟让4岁孩子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jt/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