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划分为四,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无疑,晚清桐城派文学家、理学家、湘军重要将领刘蓉有如一只鸿雁,在浩瀚的天地境界之间展翅高翔。
刘蓉(86-)字孟容,号霞仙,娄底市娄星区茶园镇人,年少时即有扫清天下的志向,然心性淡泊,不为功名富贵所累。刘蓉在家苦读时候,为表明自己的胸怀,将其故居改为“养晦堂”,并请曾国藩为其作《养晦堂记》,曾国藩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高度评价了刘蓉的建立功业与淡泊功名富贵的人生志趣及道德情操。
刘蓉故居和许多破旧的古民居一样,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门门厅,几根粗大的木梁,以及几个破旧的天井。刘蓉故居的东面部分被改成了茶园中学,校门左侧墙上贴着黑色的大理石,用金字刻着刘蓉简介和他的名篇《习惯说》,还有曾国藩的《养晦堂记》,在国旗杆下的石墙上,则写着刘蓉的名句“君子所学,贵乎慎始”。一棵刘蓉亲手栽下的的苍劲高洁的罗汉松,挺立在后栋教学楼的院子里,一阵清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刘蓉传奇的一生和他在那个时代抒写梦想的辉煌.......
85年,太平军起事之初,曾国藩当时因种种顾虑对朝廷办团练之命而坚辞不出,刘蓉知道此事后,以同乡挚友之谊,专门给曾国藩写了书信一封,劝其不能仅“托文采庇身”,应以“救治乱”为己任。曾国藩接到刘蓉的信后,大为信服,当即肩负起承办团练之命,湘军由此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湘军组建了,曾国藩自然不会让刘蓉呆在“养晦堂”了,而是邀其加入其幕府,负责谋划军政大计。年2月,湘军攻太平军于湖口,大营遭受太平军偷袭,曾国藩坐船连旗舰也被掳去,文书密件尽失,本人几乎被俘,他愧愤不已,几欲自杀,被刘蓉等拼命劝阻才罢。
年2月,刘蓉奉骆秉章命率部追剿石达开,在大渡河与太平军展开决战,刘蓉大获全胜,石达开兵败被俘,随后被押送成都处死。石达开所部是太平天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曾多次战胜湘军,而刘蓉将其打败并全歼,一洗湘军之耻辱。自此,刘蓉因“谋勇兼优、战功卓著”,名震巴蜀,受到清帝嘉奖,谕刘蓉实授四川布政使。面对前来祝贺的宾客,刘蓉吟诗一首:“前旌忽引碧油幢,廨舍新邻蜀故宫。我似幕中巢旅燕,人从天际望飞鸿。君鱼虽处膏脂地,师德宁为田舍翁。他日归帆湘浦月,好留清梦到巴东。”再一次表达了他功成身退,归隐田园的文人情怀。
高飞的鸿雁,能看清残破的山河;久居民间的刘蓉,深知民瘼的疾苦。年7月,清廷令刘蓉督办陕南军务,并破格提拔为陕西巡抚。当时太平天国还占有东南半壁,清军围攻南京相持不下。陕西捻军的飘忽驰突,西北局势也非常危急。刘蓉在地方凋敞,兵饷两缺的情况下竭力运筹帷幄,忙碌于政事之间,在敌情紧急、军务倥偬之际,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j/1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