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荣耀与文化解读涟源古镇胜梅桥


解读古镇胜梅桥

谢光辉

  “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这首古民谣道出了胜梅桥两岸昔日的繁盛,这里曾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曾几何时长沙、汉口、九江、南京等外埠的工业品与本地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煤炭等特产在这里交汇集散,外地客商络绎不绝,甚是繁华。时至晚清,太平军起事,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曾国潘奉命团练于长沙,一时忠愤之士四起,杨市刘家将、李家将积极响应,胜梅桥下百舸齐发,兵马粮草,在此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湘军东征“打下南京,发洋财”后,一船一船的金银财宝也是通过水路源源不断的运回家乡,胜梅桥见证了晚清湘军的辉煌,也见证了晚清的兴衰,从这里走出了数以万计的湘军将士,提升为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千余人。

  胜梅桥,也叫杨滩桥,是娄底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胜梅桥始建于距今三百多年的清康熙年间,它是由时任州司马的杨家滩板桥人姚春芷捐资修造。与此同时,名士李文昭在下游梅林江捐修“梅胜桥”,后圯于水,改桥置渡。杨滩桥也于清道光十八年和二十四年两圯于水。姚氏后裔引以为鉴,意欲使杨滩桥胜过梅胜桥,便捐修加固,整修时在桥面中央设镇邪神龟。从此,该桥桥体坚固,再无圯水之患。后人把“梅胜”二字易位,称杨滩桥为“胜梅桥”。胜梅桥桥长39米,宽6.7米,高10米,半圆三拱四墩,整座桥由条石、墩石和板石建造,有上十七、下十八,三十五级台阶。两边护栏以青条石铺就。桥身由墩石用石灰、桐油、糯米、三合土砌筑而成,从外观上看不到砌筑痕迹。桥面由大青石板铺就,桥拱圆正,桥墩的迎水面还建有分水尖,以减轻水流对桥的冲击,造型精美、大方、独特、耐看,桥下的河水清澈干净,堪称中国古代古桥建造一绝。是现孙水流域乃至湘中地区保存最完整,最为壮观的石拱桥。历经余年的日晒雨淋,胜梅桥和它身下的孙水河一样,已与古镇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等方方面面融为一体,成为承载杨家滩乃至湘中历史文化的一座地标式古建筑物。

  时人也将胜梅桥称之为将军桥。这座古老的石桥流传着很多传说。据传当时胜梅桥修成以后,突然电闪雷鸣,山洪爆发,一股股洪流猛烈的撞击着胜梅桥,桥身摇摇晃晃,即将倒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降一位天神,身披盔甲,在桥下用双手托起胜梅桥,但还差那么一点点距离,这时一只神龟飘然而下,落在了将军的脚下,将军踩着神龟将胜梅桥托在手里,安然度过了这次危难。时人为纪念将军救桥的事迹,把胜梅桥叫做将军桥,让将军踩在脚下的神龟被能工巧匠雕于石桥桥面,让过路的行人踩过,以此保佑人们出入平安。

  胜梅桥也是一条慈善之桥,州司马姚春芷建成此桥以后,当地政府为表彰他行善的功绩,当时官员进京面圣汇报,错将姚春芷所建的三拱桥,报成了三座桥,说姚春芷一年之内连修三桥,皇上听了奏报后龙颜大悦,派钦差大人前来,表彰他的功劳,姚春芷听到消息,说他在孙水河上连修三桥,才知道当地官员将他所建的三拱石桥,报成了三座石桥,在当时,虚报是犯了欺君之罪的,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钦差赶到之前,立即在当地召集了上百名能干巧匠,在几天之内,在人们必须通行的河道,又修建了金石桥和冒河桥,方才化险为夷。当代著名慈善家杨市镇官庄村人彭立珊先生,也是向古人学习,乐善好施,造福社会,成为了中国慈善第一人及中国裸捐第一人。古今同道,他们必将在杨市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胜梅桥又是爱情之桥,这座经过几百年沧桑的石拱桥,不知何年何月,两侧桥体的石缝上,长出了一种叫“木莲”的灌木,无论春夏秋冬,这些木莲都郁郁葱葱,用自己的青翠包裹着古老的桥身,她像一位坚贞的女子,向古桥默默奉献着自己无私的柔情与深爱,飘飘垂下的柔梢,笼着桥墩倒映在水中,像柔情少女在浣装,它们的浪漫爱情,横跨的不是孙水河,而是雨打百年,风吹万遍的岁月长河。古桥成为了古镇男女崇尚的信物,现在每天晚上来胜梅桥相会的青年男女络绎不绝,皎洁的月光下,一对对男女相拥桥上,窃窃私语,共诉衷肠,为的是让胜梅桥见证他们的爱情能够天长地久,百年好合。

  胜梅桥又是“解放桥”。年,著名的解放军湘中一支五团在团长聂昭良的带领下,为防止国民党残匪及附近田心街和孙家桥伪警察所几百匪徒的进攻,组织了杨市保卫战,就是以交通要塞胜梅桥为阻击点,在桥头修筑工事,以重兵固守大桥,阻止了国民党肖海波部一次次的进攻,为杨市平安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几百年过去了,叠叠帆影不见了踪影,但胜梅桥依旧矗立,紧紧联系着杨家滩孙水河的两岸。石桥承载着人们对旧事的回忆,更见证了杨市古镇的飞速发展。如今,桥的两岸商铺林立,更加繁华;石桥附近又建有多座新桥,桥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穿梭镇内,拉近了杨家滩与外界的距离。古桥依然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是近代历史的见证,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它将永远成为杨家滩人民的骄傲!

杨家滩简介

      

  湖南娄底涟源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腹地的古老集镇。唐高祖武德年间,商贾云集,现老街溜光的青石地板,就叩响行人的脚步;东街“亭子里”的古建筑,还完整地保留48个天井,堪称一奇。那纯朴的民风,谁都会发思古之幽情。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时,站在明代修建的吊满木莲的石拱桥上眺望,涟水的支流孙水,从逶迤层迭的龙山缓缓流来,穿过古镇,与涟水汇合,流入湘江。河水清清,水草萋萋,晃晃摆动,小鱼不时出没,宛如一幅色彩明快、峋丽多姿的山水画。潇湘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摄过电视剧。

  “犀牛望月”、“龙潭吸水”、“九江庙碑林”、“天柱峰”和庵堂寺观等“杨市八景”,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位于镇西南2公里的桥头冲蒋湾里,是当地著名作家蒋牧良的出生地和张天翼的祖籍。附近的龙潭湾,碧水萦绕,浓荫叠翠,怪石嶙峋,树木参天、奇花异草,遍布林间。“九江庙”里原留存唐宋元明历代古碑50多块。镇西南5公里的“天柱峰”,有庵堂寺观多处,主峰附近的“云集庵”,有幅楹联:“云开五色随天岭,集合千祥拥柱峰”,将“天柱峰”、“云集庵”两个名字镶在联中。可惜这些名胜古迹,都被当成“四旧”革除得荡然无存。镇西3公里处,杨梓江中一石头活象犀牛,人们称它“犀牛望月”。有一对联,仅有上联“犀牛西眠,犀牛杨梓对愁眠”,至今无人对出下联。

  旧时,孙水通航,这里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工业品,都在这里集散。抗战期间,湘黔铁路东段通车,很多工厂、学校从大城市疏散,到这里开店、办学、设厂。当时省立周南女中、湖南私立岳坪中学都在这里办过学,因此,有“小南京”之称,并流行“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闹闹杨家滩”的民谣,足以反映其繁华。

    

总编:廖鹤松

图文编辑:廖杰锋









































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ms/90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