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新化县域变迁地图新化县沿革考


点击梅山风V,领略人文·历史·风景!最具特色的平台!

声明:《梅山风V》将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发布和传播谣言及虚假信息,不发布和传播低俗庸俗信息,不发布和传播“网曝”“网传”不实信息。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大力弘扬时代新精神,传播时代变化新成就,讲好百姓新故事,传播百姓好声音。共同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让网络空间更清朗、正能量更充沛。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同时欢迎广大用户   图1:宋代新化示意图,宋以梅山蛮地开辟两县,上梅山曰新化,取「新近归化」之意、下梅山曰安化,取「归安德化」之意。

  图2:清代前期新化22都,清代前期3乡、22都、村的空间结构。

  图3:清代后期新化16团,清代晚期督办团练,打破3乡22都结构,村重组为16团。

  图4:年,明清到民国的长期稳定,新化及邻县县域大改变的前夕。

  图5:年,隆回县成立,大变动的先声。

  图6:年,切块设市与工矿区,锡矿山矿区与邵阳市的成立。

  图7:年,年代初期的大设县潮,行政区划的大动荡。

  图8:年,大设县潮后,与溆浦县、隆回县的局部调整。

  图9:年,冷水江设市。

  图10:年,冷水江与娄底两市撤销(大跃进时昙花一现式的改变)。

  图11:年,复设冷水江市。

  图12:年,冷水江市的扩大,新化县域的定型。

  图13:年,县域定型后,到现在邻近县市区的变化。

  附:新化县沿革考(黄清琦)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设五砦,以防御梅山蛮。梅子口(安化县西五里)、七星(安化县东南七十里,今涟源境)、首溪(安化县东北九十里,今桃江筑金坝首溪港)、白沙(白沙渡,安化县城西北百二十里,百花寨)、蜉蝣(县西南九十里,今新化油溪一带)

  、(宋神宗熙宁五年)以梅山蛮地置新化县。其地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县白沙砦,北界益阳县四里河,南止湘乡县佛子岭。(开辟两县,上梅曰新化、下梅曰安化。县治二说,一说初置白溪,绍圣迁上梅;另说有谓初置上梅,绍圣迁白溪)

  元代、分隆回地入邵阳县,补邵阳县之高平地。

  .6、分锡矿山附近2乡3镇平方公里,设锡矿山矿区。

  .11、续分中连、车田、晏家等7乡,并入锡矿山矿区。

  .10、分坪上、龙溪舖、田心等34乡平方公里入新邵县。(.2正式成立)分罗洪、水车等33乡平方公里入隆回县。

  .8、撤销锡矿山矿区,回归新化县。

  .5、分江东等11乡平方公里入漵浦县。隆回县水车等12乡平方公里回归新化县。

  .2、分矿山、中连、禾青、毛易、渣渡等5公社置冷水江市。

  .10、撤销冷水江市,回归新化县。

  .10、分冷水江、锡矿山2镇及中连、毛易、梓龙、渣渡、禾青、潘桥、金竹山7公社平方公里,复置冷水江市。

  、续分矿山、铎山、三尖、岩口4公社平方公里入冷水江市。至此新化县境为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

  1.《宝庆府志》,道光29年版。   2.《新化县志》,同治11年版。   3.《新化县志》,年版,页68-69。   4.《宋史》卷四百九十四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西南溪峒诸蛮梅山峒蛮。   5.《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   6.《宋辽金时期民族史》,页。   7.李抱一《开梅山考》。   8.陈立群《梅山文化考略》。

 附:邻县相关资料

  、析邵阳县隆中、兴隆、隆治、中和、果胜、西胜、保和、礼教等八乡及桃洪镇,设立隆回县,县治设六都寨。

  、隆回县治由六都寨迁至桃花坪(今桃洪镇)。

、自邵阳县分出邵阳市。

  将武冈县紫阳乡及石江一部(今横板桥、骡子团、沙子坪公社)划入隆回县。

  .11、由新化县、邵阳县分地,成立新邵县。邵阳县分地,成立邵东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迁县治于塘渡口。

  、安化县治从梅城迁往东坪。

  年8月、湘乡县的三、六、七区建立双峰县,属益阳专区,县城设永丰镇。

  .3、由湘乡县的第9、10区,安化县的第3、4区,以及邵阳县第16区的一部份,合併设置蓝田县,同年8月改名涟源县。

  .2、将原武冈县的七、八、九、十、十一区及三区的一部分划出,于同年4月1日建县。

  、隆回县撤区并乡,又将邵阳县(原武冈县)之西坪乡、溆浦县岩儿塘乡以及庙山坪、芦茅凼等地划入隆回县。

  .2、新化县分出冷水江市,涟源县分出娄底市。

  、新化县、涟源县复旧,撤销冷水江市、娄底市。

  、再由新化县分出冷水江市(年扩大)。

  1、由邵阳地区分出涟源地区。涟源地区辖新化、新邵、邵东、双峰、涟源5县和冷水江市,地区机关驻娄底镇。邵阳市升为省辖市。

  、再由涟源县分出娄底市。

  、涟源地区改名娄底地区。

  、2月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娄底地区的娄底市和双峰、涟源县划归湘潭市管辖;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改设为邵阳市冷水江区(县级)。实际并未实施,娄底地区名撤实存。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地区及其行政公署,原所辖邵东、新邵两县划归邵阳市管辖,娄底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归娄底地区管辖。

  、涟源县改为涟源市。湘乡县改为湘乡市。

源自行政区域地名网娄底史志综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dishizx.com/ldswh/16257.html


当前时间: